熏制腊肉。
熏制腊肉、拆洗被褥、扫尘祭灶、置办年货……农历新年在人们忙碌的身影中越来越近,成堆的年货,红艳的对联,熙攘的人群更带来了门庭若市、热闹非凡的年味景象。中国人的生活就是中国人的文化,一如“廉洁”,令人高山仰止却蕴于你我身边的万事万物,见于我们的一言一行。值此年节之际,益阳市纪委监委、桃江县纪委监委特甄选本地年俗,提炼出其中所蕴含的清廉元素,推出系列节目,在润物无声、欢欢喜喜的廉洁文化宣扬中,与您一起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中国廉节。
腊味--烟火人间,拒腐有道
“腊月二十六,大盆洗腊肉”。进入腊月,因为一个美味的约定,忙碌起来的家家户户成了实实在在的烟火人间。
关于“腊”的记载,很早便见于《周礼》《周易》等典籍之中。“腊”的本义是“干肉”,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谓之“腊”。岁末十二月处在小寒至大寒之间,气温极低,干燥少雨,最适合将肉类风干制作腊味。“腊月”亦由此得名。
古代没有冰箱,面对难以得到又吃不完的肉类食物,如何防腐保鲜成了人们的当务之急。在漫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腊肉、腊鱼、腊鸡等各种腊味食物相继登场,在满足人们防腐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人的美食盛宴。
腊味制作时,先用食盐涂抹均匀,脱水晾干后,悬于火塘之上或者在特制的炉灶中开始熏制。在时间和烟火的双重夹击之下,奇妙的化学反应催生了独特的味道,成就了腊味的灵魂。
整个腊味的制作过程,就是一场劳动人民利用自身智慧,在烟火人间的考验中去除水分、预防腐蚀变质的过程。伴随着岁月的更替,人们对于防腐保质的追求,已然融进了每一块活色生香的腊肉里,贮藏在每一次味蕾满足的记忆中,作为一种精神印记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
来源:桃江县纪委监委
编辑:岳敬然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2022/01/30/1082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