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我从基层来 | 欧红平:护一江安澜 疾风骤雨亦从容
2021-11-29 11:09:03 字号:

我从基层来 | 欧红平:护一江安澜 疾风骤雨亦从容

欧红平(左二)与同事们汛前检查度汛工程。

红网时刻记者 王新凤 益阳报道

作为环洞庭湖城市,益阳最大的市情是水情,最大的忧患是水患,水旱灾害防御任务艰巨。而“半成山色半成湖”则是赫山区的真实写照,每年夏季,水情都会成为赫山区的灾情隐患。

汩汩流淌的资江见证着时移世易和水利事业的与时俱进,也诠释着像欧红平这样的基层水利人逆风而行、穿梭风雨的勇气和信仰。作为赫山区水旱灾害防御事务中心主任、区防汛办副主任,欧红平用芳华和汗水守护着资水安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水利人的使命担当。

半路出家 与水结下不解情缘

欧红平的名字里无水,但却与水结下了不解情缘。

1998年,19岁的欧红平正式参加工作。由于曾在湖南省湘潭农业学校就读过经济管理专业,所以一直在乡镇农技部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直到2007年才调到赫山区水利局防汛办。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是个特殊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对从来没有接触过防汛抗旱工作的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欧红平于2014年完成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的学习,他还虚心向老水利专家和同事们请教学习,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了解防汛抗旱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作方法,学习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知识。烈日下、风雨中,资江大堤上常见一个求索的身影。

凭着刻苦认真、善于钻研的学习态度,欧红平逐渐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熟悉各项业务,熟练地掌握了全区河湖水位结构关系,水系调度和水利工程现状,自身业务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欧红平(左二)与同事们进行防汛处险工程检查。

因为防汛工作的特殊性,加班成了家常便饭,特别是每年汛期(4月—9月),每次只要下雨,欧红平必到办公室处理相关日常事务。

2016年7月初,赫山区遭受突发性特大罕见暴雨袭击,全区48小时内平均降雨量超过400毫米,新河沿线更是达到500毫米以上,导致赫山区外河、内河、内湖相继超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水库、山塘、河坝全面告急。“特别是泉交河镇8个村1个社区16.2平方公里的面积被淹达13天,平均水深达3米,情况非常紧急!”

灾情就是命令,自7月2日开始,一直到7月26日,作为当时防汛办实际负责人,欧红平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奋战在防汛值班室,每天坚守到凌晨三四点才休息一下,第二天上班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每天,欧红平需要准确收集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协助赫山区防指领导做好人员调配、工程指挥调度、工作派遣等防汛调度,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组组数据从他手中发出,一个个命令、一条条信息从他手中传出,正是这股严谨认真、连续作战的工作劲儿,为全区抗洪救灾取得全面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勇立潮头 用实干践初心

作为半路从事防汛工作的人员,欧红平能够熟练操作防汛抗旱的各种信息工作平台、工程辅助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设施,特别是防汛信息化建设和使用上,具有较强的技术功底。同时,他还能及时协调各相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形成合力,为打赢防汛抗灾的硬仗创造了条件。

“他非常熟悉赫山的水情和险情,几个老险的位置,他记得比谁都清楚。”这是熟悉欧红平的老水利们对他的一致评价。欧红平的包里常常装着一张益阳市赫山区水利工程分布图,大大小小的河道纵横交错,河道上分布着很多堤坝、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加上道路、村庄等标记,整张地图的复杂程度堪比人体血管布局,让人头晕目眩。但在欧红平脑子里,就有这样一幅“资江堤垸和防汛全景图”。

这幅全景图是欧红平不停地从一步步“走”出来的。在赫山区水利局工作14年,他走遍了辖区范围内的每一条河流、每一段堤防、每一个垸子,将热爱与赤诚化作脚下的路。

2017年发生在赫山区羊角堤段的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抢险,欧红平现在想来仍心有余悸。当年7月3日晚,赫山区兰溪镇羊角村九组羊角进水闸渠道东侧边沿发生特大管涌险情,30余米长的大堤下沉1米多,资江大堤随时可能崩溃,60多万群众生命和财产危在旦夕。

在这样危急的形势下,欧红平基本上是以办公室为家,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及时收集水雨情和工情信息,为防汛抗旱指挥部科学及时地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根据领导的决策把各种指令准确无误地发去出,并跟踪督促执行到位,使赫山区防汛办真正起到了能参善谋和统筹调度的作用。

水旱灾害防御没有捷径可走,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的应急救灾能力,每年,欧红平都要认真参与编写、修订《赫山区防汛抗旱预案》。他告诉记者,这本厚约1㎝的防汛抗旱预案内容详实,是他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从大量琐碎的基础资料中分析整理出来的。

自2011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启动以来,欧红平已累计主持完成2011年、2013—2015年、2019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和内湖内河水位点高程校核和一、二线防洪大堤、内湖内河渍堤堤顶高程测量,初步建成了全区统一、高效地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

“无数水利人用青春和汗水夜以继日坚守的,绝不仅仅是惊心动魄的水旱灾害和珍贵的监测数据,而是我们休戚与共的美好家园。”欧红平感慨地说。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编辑:曾凤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