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火种的人——致林煦春
作者│董喜阳
诵读者│喻哲丹
手持明灯的人,并不是
捧着火焰高调的舞蹈。他们的身体
犹如一座火炉——青春、热血
理想和奉献
就是不断在时光中炼化的薪柴
柔软或是冷静
激越抑或是困顿,他们都给历史带上了
一枚叫作“节制“的戒指
燃烧的响动仿佛火舌舔着铁壁
通红的,无数张铁炉的脸
一条条平坦的由无数汗水
血滴铺就的路
一粒火种,半世太平……
林熙春,一个名字
一部奋斗史中不可或缺的偏旁部首
—阙放在唐诗宋词中
都遮掩不住的闪闪发光的字眼
爱他,用身躯擎起时代的精神火炬
用臂膀挑起益阳无数鸟语花香
他口中衔着新中国的福音
以热血为船桨
画出一道不惧风霜的弧线
念他,以智慧缔造书页上不朽的标签
用文学点亮益阳诗意的天空
一扇门打开了
一条路张开了怀抱,他的事迹
是一把精美的钥匙
打开时间的尘封,打开不再沉睡的
心灵。抱薪者,林熙春
历史的天空有风雪,而此时的夜
只有你,曾经指挥过的
怀抱过的,丰盈而健壮的河流
林煦春(1920—1984 )
笔名林春,益阳县(今益阳市赫山区)洞子口清溪村人。
1930年,林煦春就读于益阳县立第一小学,1933年求学于益阳信义中学。1936年,考入武昌艺专,专攻美术。在校期间,他积极投入党所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和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8月,林煦春由李文定、刘熙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上旬,经县委批准,成立中共蔚南女中支部,林煦春任支部书记。同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益阳总队成立,林煦春被选为总队长。在总队领导下,白乐区、桃江镇和龙师、蔚南、作育等学校纷纷建立分队,是年底即建立起30多个分队,发展队员200多人。
1939年3月,林煦春升任益阳县委宣传部长。同年 7月,他发动龙师等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兵役宣传,动员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抗日前线。是月,县委接到湖南省工委紧急通知,邵阳县委书记唐麟及爱人唐荣前(省工会组织部干事)身份暴露,要求他设法掩护。林煦春毫不犹豫地将他们隐蔽在自己家里,一住就是两个 月。9月开学时,又将他们转移到蔚南,以教员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
1940年1月,白色恐怖日趋严重,林煦春毅然担起了益阳县委负责人的重担。1940年9月,林煦春到达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1944年9月,林煦春综合整理出《湘战的真相》一文,发表于9月13日《解放日报》头版。
1944年11月,林煦春调八路军南下支队政治部。1945年春节开始负责政权、统战、地下党等方面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林煦春先后任职于益阳地委、湖南省政法委、湖南省委办公厅等。1984年8月24日,因病逝世。
(董喜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益阳市政协
编辑:岳敬然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2021/06/30/960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