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王兢兢:光的传递——致张子霞|百位政协人诵读百首诗歌讴歌百位共产党员
2021-06-27 20:00:05 字号:

王兢兢:光的传递——致张子霞|百位政协人诵读百首诗歌讴歌百位共产党员

光的传递——致张子霞

作者│廖静仁

诵读者│王兢兢

至暗时刻,有一缕霞光迸溅

深陷的土坑埋葬不了火种

光在传递,以光的速度

从1941到2021

仍能点亮我蒙胧的眼睛

让我为你——张子霞写下赞诗

敌人的子弹没有在你的胸前

绽放出炫丽的花朵

刽子手的屠刀没与你颈相吻

1941年3月27日,敌人

专门挖下了一个深坑

像掩埋种子一样活埋张子霞

你生而为火种传递火种

无论潜往沅江以教师为掩护

还是转潜安乡继续撒播火种

你通体透明并字俊朗

临刑时,你曾朗声而呼号

一人倒下去,万人站起来

这就是光在传递,光的速度

张子霞(1908-1941)

出生于赫山区兰溪黄家垸的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私塾,15岁考入兰溪高小,1925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少共先锋队队长。同年,由中共益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袁铸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反动势力到处镇压农民运动,搜捕共产党人,益阳城乡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张子霞潜往沅江县新港乡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不久身份暴露,随即转移到安乡姐夫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31年至1937年,他多次往返于沅江、益阳、安乡等地,联络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与反动政府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巧妙地避开敌人的追捕,化险为夷。几年间,张子霞把大部分的教书薪金用在革命事业上,很少考虑家庭生活问题。他的两个儿子得了重病,相继夭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张子霞抓住共产党处于合法地位的有利时机,再次从沅江新港回到益阳县兰溪,串联发展党员,经过两年的努力,共发展了100多名共产党员。1939年冬,上级党组织委任他为中共常益中心县委委员兼兰溪区委书记。

1941年初,张子霞倡议在兰溪开办文化服务社,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农历正月初六,他召集兰溪区党的负责人开会,研究发展党的武装力量,夺取华林等3个乡和兰溪镇警察所枪支的方案,并于第二天去长沙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张子霞到长沙后,党内出了叛徒,许多党员被捕,他三哥急忙赶往长沙,劝他不要回去,他回答说:“党内同志被捕了,我必须回去营救。关键时刻只图个人活命,就是背叛党,背叛革命!”他不顾个人安危,立即收拾行李,连夜返家,准备安排其他同志撤离,第二天,他不幸被捕。张子霞入狱后,敌人对他轮番进行审讯,施尽各种酷刑,他泰然自若,坚不吐实。

1941年3月27日,敌人将张子霞、田琼台、胡炳勋、冷曙阶4人押往七里桥白马山,推进一个早已掘好的大土坑里活埋。

(廖静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来源:益阳市政协

编辑:岳敬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