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亲切地和孩子们聊天。
王建平穿上少数民族服饰授课,拉近了与当地少数民族家长的距离。
红网时刻记者 王新凤 益阳报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王建平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家,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但是,王建平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家庭也分崩离析。
王建平是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发起人、主讲人,中国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是益阳市妇联兼职副主席。
唤醒“善”与“爱”,家庭教育不能缺位
2013年,王建平成为湖南省人大代表,在多次赴全国各地视察调研未成年人犯罪和社区矫正等问题时,她在与青少年的接触中发现家庭教育对年轻人尤其是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的重要性。
“他们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却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很难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注。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母感情上的关注呵护和生活上的照顾,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发展异常。”王建平说,这些“缺失”,导致不少家庭的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终引起社会问题。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王建平说,好家风不仅影响人一生,还能淳民风、促政风、带社风。于是,从2013年开始至今,王建平走进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乡村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100多场次,希望让更多的家庭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进行公益巡讲
越是偏远的山区,越是需要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到偏远山村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演讲,是王建平的心愿,于是她一次次走进山村里的学校。“希望能让更多留守儿童的家庭体会到,陪伴是父母送给孩子人生最好的礼物。”
2018年,王建平来到“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十八洞村开展讲座。2019年,王建平来到韶山学校小学部进行讲座。“这样的讲座太好了!”乡亲们的热情让原本计划2小时的讲座持续了4个小时,现场互动环节,老师、家长们争相提问。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讲述《独眼妈妈》的故事,当时现场不少母亲都流泪了。”王建平说,独眼妈妈说的是一位母亲因为孩子意外失明,于是自己捐献眼睛救孩子,但孩子长大后不理解妈妈还嫌弃样貌不好,不准妈妈到学校探望自己。一次,妈妈为了给孩子送伞来到学校却遭到孩子的抗拒离家出走,几天后当孩子回到家时从妈妈留下的信里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妈妈给的,叛逆的小孩懂事了,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
“讲座结束后有个母亲当时就找到我,说她前一天才和孩子吵了架动了手,不知道该怎么办。”王建平聆听这位母亲的讲述后要求和这位孩子见面。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王建平了解到这位孩子的叛逆源自于“尽管成绩不错,但是妈妈总拿我和别人比,总是不满足,压力很大”。
听了孩子的话,王建平微笑着说道,“妈妈很高大你很瘦小,但是你说昨天是你打赢了妈妈,看似你赢了但其实是因为妈妈不忍心真的打你呀”,通过疏导,这位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的用心,而母亲也明白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两人言归于好。“后来这个孩子还时常和我联系,像朋友一样。”
王建平说,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两种情况,一是父母对孩子缺乏陪伴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由此长大后缺乏对社会、对他人的爱和接受爱的能力;二是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迫切,将自己的心愿强加给孩子,导致出现心理压力过大,懂得因材施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作为湖南省人大代表,王建平同时也结合自己多年的观察和思考,通过这一身份积极建议,希望能让更多的家庭拥有更完善的家庭教育,帮助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编辑:刘志雄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2021/06/24/958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