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南县:创新形式 灵活手段 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2021-04-09 16:00:35 字号:

南县:创新形式 灵活手段 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南县青树嘴镇把“党史课堂”搬进了农村“小屋场”。.jpg

南县青树嘴镇把“党史课堂”搬进了农村“小屋场”。

南县华阁镇子午村正在通过“村村响”广播播放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jpg

南县华阁镇子午村正在通过“村村响”广播播放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

南县德昌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聆听老师讲述段德昌烈士生前光辉事迹。.jpg

南县德昌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聆听老师讲述段德昌烈士生前光辉事迹。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黄尹 李奕锋 郭佑用 益阳报道

“学党史、两重温”主题党日、“村村响”里讲党史、党史屋场会、红色文化进校园……连日来,南县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让百年党史“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史课堂”搬进了农村“小屋场”

“今天下雨,利用乡亲们农闲的时间,来到王叔‘禾堂’上,是想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党史故事,跟大家一起探讨学习。”4月7日早晨,南县青树嘴镇党建办主任李奕锋正在南县青树嘴镇福美村村民王学明家门口与党员群众交流分享党史故事。

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工作实际以及自身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讲述党史故事,不仅更接地气,也更有感染力。“我今年已有40年的党龄了,平时也喜欢看红色影片,听红色故事。今天镇里的年轻干部到我们家门口分享党史故事,我很开心,回去我也要说给我的孙子听,把这些红色故事、红色精神传承下去。”福美村老党员李梓林说道。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树嘴镇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精选党史小故事,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冬春训、每周党工日、例会小课堂、村村响广播、屋场会等方式走进村组和社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大喇叭“村村响”党史教育入民心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秋收起义,但由于敌强我弱,三路起义部队均受挫折……”近日,南县华阁镇子午村正在通过“村村响”广播播放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华阁镇子午村积极开展“学党史、两重温”主题活动,无特殊情况,每天早上、晚间通过“村村响”广播,流动播放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第一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向雷锋同志学习、秋收起义、杨开慧英勇就义等学习音频,让党的故事家喻户晓,使群众学习党的重要精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十分激动,我们党即将经过一百年的进程,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由过去的弱国到现在的强国。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我会尽自己的余力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子午村的老党员曾春林在听到广播时这样说道。

连日来,华阁镇各基层党支部紧紧围绕“学党史、两重温”主题活动,依托主题党日、“村村响”广播系统、流动党员微信群等,通过学习“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重温入党誓词、诵读党章等多种形式,促进党员干部知党史、强党性,学先进、作表率,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迅速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的热潮。

用活本地红色资源讲好身边党史故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近日,南县德昌学校组织50余名学生在南县德昌公园烈士纪念碑下齐声朗诵了《少年中国说》,并向烈士纪念碑致少年先锋队队礼。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回顾党的奋斗历史,让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引导少先队员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心,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南县德昌学校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提出的党史学习教育,赴南县德昌公园开展了“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参加了今天的活动后,我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决心回学校后更加努力学习,争做一名向上向善的好队员,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南县德昌学校五年级二班学生徐湘婷在参加完活动后如是说。

“在36位军事家中,有这样一位先辈。他才华横溢、文武双全,与贺龙、周逸群一起创建了湘鄂西苏区;他是彭德怀元帅的入党介绍人和革命引路人;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他签发了共和国第一号‘烈士证’。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军长——段德昌……”4月8日,在南县德昌学校,学生们正聆听老师讲述段德昌烈士生前光辉事迹。作为当年段德昌求学之地,该校今年以来大力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校园内设置了红色微故事、革命先烈警句宣传栏;学生自主开办“红领巾”广播站,课余播放红色歌曲,宣讲革命故事;并以“段德昌烈士公园和厂窖纪念碑”为基地,培养红色宣讲员;在校园公众号开辟红色栏目,每周宣传一位红色革命人物等多种形式,实现红色教育全覆盖。

来源:红网

作者:黄尹 李奕锋 郭佑用

编辑:田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