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正在喂鸡。
李青山和老伴在整理鸡蛋。
红网时刻通讯员 姚巍 益阳报道
2月1日,暖冬的阳光普照着洞庭湖平原,在四周池塘波光粼粼的水面反射下,大地显得分外敞亮。各家各户趁着好天气赶忙晒衣、洗菜、杀猪、宰鸡……快过年了,乡亲们都在做着各式各样的准备。
“你再这样的话!我这鸡不卖给你了!”就在赫山区兰溪镇新沙村李青山家的院子里却传出来一阵阵吵闹声。新沙村的“鸡司令”李青山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今年已经70岁,很少和别人红脸,今天怎么和别人吵起来了呢?
“李伯伯,这10块钱我非给你不可!”只见一个小伙子手里拿着钱非向李青山的口袋里塞不可。“李伯柏,你听我讲……”小伙子说:“我就买您两只鸡,却在您这儿吃了两大碗甜酒冲蛋,您还格外拿5个土鸭蛋给我!我不给钱给您,我不意思的啊!”“没关系!没关系!你是客,我难道不应该招待你吗?这土鸭蛋我自己养的鸭子下的,不值钱!你来买我的鸡就是看得起我这个老头子!再给的话,我真生气了!”李青山挥了挥手,把小伙子连“推”带“骂”给赶走了。
李青山是兰溪镇有名的“鸡司令”,从年轻时开始养鸡,已经养了40多年了。他靠鸡帮助弟弟妹妹成了家,靠鸡养育了一双好儿女,靠养鸡打发老年时光。
“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李青山拉开了话匣子:“我就出生在兰溪,长在兰溪,生活在这兰溪,这地方一直就是个‘水窝子’。在我小的时候,资江经常发大水,过不了几年就把家里淹一次,别说养鸡、养什么都不成!”李青山继续说:“后来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地对资江大堤进行加固,修建电排,我们这‘水窝子’也就成了幸福窝了!”李青山说完,笑了起了来……。
话说得轻松,可活一点也不轻松。李青山年轻时是村里的骨干民兵,做事肯干,舍得花力气,每年资江大堤防汛和村里的水利建设总少不了他。回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干水利时的场景,老人仍觉得有使不完的劲!现在虽然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了,但每年的防汛抗灾仍积极参加。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汛期,老人家也还力所能及地参加了巡堤查险工作。
“李叔叔,过年的物资准备了吗?”旁边的邻居问。“准备了,准备了。”李青山忙回答:“现在天天像过年,什么都有,日子过得舒服着呢!”李青山接着说:“我小的时候啊!那时候国家经济困难,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困难。大家几年也添不上一件新衣服,我那时候的衣服往往是哥哥穿不了,我捡着穿。我长个儿了,穿不了了,就传给弟妹穿。现在呢?我自己想买一件新衣服吧,儿媳、女儿一件一件地从上海邮寄过来,穿都穿不完!”说起一双儿女,老人家脸上又露出幸福的微笑。
李青山养育了一双儿女,靠着卖鸡、卖鸭、卖蛋赚的钱送着儿女读书。一双儿女也争气,一步步地奋斗打拼,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也都成立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儿女们多次要老两口住到上海去,可老人家往往住一段时间就急着回来了,他总放心不下家里的事,放心不下村里要他帮衬着的公益事业。
“李叔叔,阿姨,你们身体好吗?”“还好!还好!”李青山连忙回答着邻居的问候。近些年,李青山的老伴得了较为严重的糖尿病,每年要在医院住一段时间。“幸亏有党的好政策!”李青山解释:“我老伴经常在医院一住就十来天,现在医保报销了大部分,我们自己花不了几个钱,没有经济方面的压力。平时,镇卫生院的医生隔三差五就上门帮我们检查身体,儿女也放心!我们的身体好着咧!”
按道理,“鸡司令”李青山的日子过舒坦,完全可以不用养鸡了!用不着操这份心了。可是今年他还是养了500多只鸡,卖鸡、卖蛋也只收个本钱,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是锻炼身体;二是不能把“鸡司令”这个名号给丢了。
“叮铃铃!”李青山的电话响了。原来是村委的负责人打来的,村里计划2021年在村里的主干道安装一些路灯,方便大家出行,要争取群众的支持。村里想趁着过年大家都在家,希望李青山出面一起帮忙做一下工作,争取大伙儿都支持这个事儿。“好的!没问题!”李青山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放下电话,搓了搓粗糙的双手,笑着说“这不,过年又有事做了……”。
来源:红网
作者:姚巍
编辑:王新凤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2021/02/03/897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