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益阳市赫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多样,种类异彩纷呈。日前,红网时刻记者将镜头对准赫山区非遗传承人,深入了解非遗的过去、现在,关注非遗的未来,并推出《赫山记忆·非遗》系列报道,感受匠人不变的初心。
红网时刻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皮尉人 益阳报道
摸进街头的小门脸,转身拐过一条巷子,踩着狭小逼仄的楼梯登上二楼,迎面看见墙上挂着“龙居沧水纸影坊”的牌子。这里是益阳纸影制作技艺传承人——朱龙的工作室。窗外的老街上行人如织,朱龙孤身猫在这里,与满屋的影偶做伴。
朱龙的工作室。
工作室有四个房间,其中有一间是专门用来制作影偶的。房间不大,里面摆放着一张书桌、一张工作台,工作台上堆满了切割垫板、雕刻刀、剪刀、糨糊等一色工具,影偶的部件组装、上杆……也在这里完成。
漫长的时光里,朱龙便是枯坐在这张工作台前,潜心手作。
百年传承为匠心
纸影戏又称为灯影戏、影子戏。益阳纸影戏可追溯至清朝中叶时期,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朱龙是益阳朱氏纸影第六代传人,也是湖南省最年轻的纸影传承人。
还没等记者发问,朱龙自己先开了口。“我现在正在设计一个现代人物,现代人物制作起来比较复杂,服装造型要相对难琢磨些。”朱龙边说着,边拿手中的大剪刀把样本多余的部分修剪掉。
朱龙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用剪刀把样本多余的部分修剪掉。
据朱龙讲述,朱家祖籍并不是益阳,而是自乾隆十三年时从江西豫章迁来湖南,先祖辈兄弟众多,为了讨生活,他们有的经商有的学医,而朱龙这一脉便是选择了从事纸影戏这一行当。
八九十年代娱乐方式少,纸影戏风靡一时,纸影艺人也是个不错的职业。朱龙的曾祖父就是一位集制作与表演于一体的全能型纸影艺人,小时候他经常跟着曾祖父一起演出,耳濡目染之下喜欢上了纸影戏。
在朱龙的模糊记忆里,小时候,有一个影子戏表演团来村里表演,天黑就开始演出。“密密麻麻的坐满了人,最积极的是我们这样的小孩,我觉得影子戏是我们那个时代动画片的启蒙。在光与影的交织下,我们都看得很入迷,到后来跟小伙伴们玩耍,都是在比划影子戏中的动作。”
随着纸影戏老年票友相继离世,加之电影、电视等普及,纸影戏演出逐年减少,慢慢淡出了大众视线。但朱龙却选择了将纸影戏作为贯穿一生的事业来做,也因此得不到家中亲人与老师朋友们的理解,甚至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2006年,18岁的朱龙成为了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超级戏乐班”的一名学员,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超级戏乐班”云集了诸多戏曲名角,在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下,朱龙的审美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4年的系统学习也为他之后的纸影制作、影戏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从“超级戏乐班”出来后,现实的问题迎面而来。他熬了许多个晚上制作的影偶无人问津,也接不到任何纸影戏表演的邀请。房间里影偶挂了满墙,不知道他在昏暗的灯光下叹息了几个夜晚,互联网经济铺天盖地涌来,褪色的艺术又该如何重新绽放光芒?
为了谋生,朱龙在老家做道场、做纸扎、搞红白喜事演出。他不抽烟、不喝酒,平生唯一癖好就是雕刻纸影人偶,吹拉弹唱,自娱自乐。
朱龙制作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纸影人。
在现实的窘迫与无奈中,朱龙仍坚持着设计图样、剪纸、刻纸偶,每日沉浸在自己心爱的传统技艺中,用三千多刀的镂刻、妙手丹青的画作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纸影人。
闲时,他走出家门,寻访民间纸影剧本,遍淘各类专业书籍,长沙浏城桥定王台书市是他最爱逛的地方,如今家里满满三柜子书便是见证。他没有因为纸影艺术的没落,而让朱家祖传的技艺失传,反而以一己之力积聚着能量。
为了能让手艺更加精进,朱龙又师从滕德清、薛宏权、汪天稳等影戏大师,学习色彩搭配、机关设计、雕刻等技能。
朱龙在幕布后操纵影偶。
在工作室里,朱龙为我们演示了益阳纸影戏的操作。
白色幕布上,“人”影绰绰。“眉头一皱计千条,好似猛虎未生毛,为人不说鸡毛小,怎得荣华富贵高……”湘剧的曲调,从朱龙的口中娓娓唱出,浑厚的老生唱腔,如珠落玉盘般,掷地有声。他手中的纸影人物时而跳跃,时而翻滚,时而扬眉眨眼,时而低头沉思,配合着唱段,演绎着古老的故事。
时代更迭唯热爱
益阳纸影制作技艺保留了宋代的“素纸雕镞”遗风,影偶造型古拙粗犷,色彩浓郁艳丽,具有雕刻和绘画两种手法。包括制浆、制壳、拓样、贴样、修样、双雕、合成、单雕、填色、靠肩等大大小小十五道工序。人物则按照京剧一样分为生旦净末丑,配色采用大红大绿,少用冷色,颜料多是取自矿石颜料,色相纯美历久不变色。
纸影戏表演需要使用到的乐器。
纸影艺人大部分时候都没有固定的戏班,三个人便可凑一出班子,制作纸影、影人操纵或是会弹唱独奏乐器,一个艺人起码要掌握两门活才好和别人一起搭班演出,这对艺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而演出的剧目大多都是祖辈们留下的手抄拓本,内容上有歌颂英雄宣传正义,也有反对封建礼教,或是取材于身边的民间趣事,还是用的古时的文言句式。
演出的剧目大多都是祖辈们留下的手抄拓本。
纸影戏的艺人们通过灯影的投射,配合娓娓道来的韵味解说,前朝的正史野传、街头巷尾的话本传奇,千年岁月浮沉,都在一方小小的幕布之上生动呈现。
老一辈们要求严格,这些戏本徒弟们不仅要一字不落地背下,还得要灵机应变。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其中的辛苦可见一斑。
益阳纸影在造型上有它独特之处,面部有两个眼睛,采用七分像,头部的帽子可以拆卸佩戴。
朱龙对纸影戏有了深入研究,渐渐发现了纸影戏没落的原因。“当大家都不‘懂你’(纸影艺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015年,益阳纸影申遗成功,纸影戏这一传统技艺得到了国家政策的保护与扶持。2016年,影戏研究专家魏力群教授看了朱龙的作品后,被深深吸引,专程来益阳,为他讲述湖南纸影的历史,勉励他将益阳纸影这一濒临失传的手艺传承下去。
朱龙为记者讲解益阳纸影制作工艺。
“我至今都记得,当时魏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传统纸影艺术还得你们年轻人去继承和发扬,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与行业专家的一番对话,朱龙对纸影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有了深刻认识,
无独有偶,“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获得者李跃忠教授也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出“湖南影戏应打好‘纸影’这张牌!”的观点,这更加坚定了朱龙推广益阳纸影的信心。
创新守护焕活力
“艺术当随时代,形式与时更张。”创新纸影表演艺术形式,朱龙一直在努力。
一方面,内容上多了受孩子们喜爱的童话剧、寓言剧;另一方面,用色更加灵活,眼睛多用青蓝,使得整体人物仿佛画龙点睛般,更加栩栩如生。
为了纸影戏能继续传承发扬,节假日时朱龙一般都会去景区表演宣传,因为时兴又“好玩儿”,大受游客欢迎。同时他还搜集整理了有关益阳纸影的资料准备出版书籍,想让更多人了解其中的文化魅力。
此外,他还设计了一些纸影手工课件,让学生们制作简单的卡通动漫纸影人偶,增强对传统纸影戏的体验感。因为在他心中,最好的传承不是在博物馆里,而是应该为更多人所熟识。这也让益阳纸影戏收获不少“小粉丝”,每年“非遗进校园”活动达20多场。
朱龙现在的工作重心,是让益阳纸影艺术“上网触电”,进入移动客户端,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创作纸影人偶作品,附上宣传疫情防控的唱段,制作成短视频,在网上传播开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朱龙创作纸影人偶作品,附上宣传疫情防控的唱段,制作成短视频,在网上传播开来。
他还为益阳纸影做了公众号、抖音等,用现在大众喜欢的方式传播益阳纸影戏文化,让许多年轻人也能感受到纸影戏的独特魅力。
如今,一些国际友人、民俗活动都来下订单,朱龙已经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正在准备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下一步就是国家级。这是他一个曾经遥不可及、如今却有了希望的梦。
益阳纸影的影偶造型古拙粗犷,色彩浓郁艳丽。
“纸影元素只有真正走入人们生活当中去,它才能重新地焕发新生,这也是我期待的样子。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更多跨界的、丰富的艺术衍生品。”
采访结束,送完记者出门后,朱龙又在工作台前坐了下来,认真修理人偶部件上松脱的尼龙线。窗外凡尘世界晴了又雨,窗内纸影世界意犹未尽……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皮尉人
编辑:刘志雄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2020/11/24/8632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