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就业就医都不愁 资阳区“五进”扶贫安置点保障搬后生活
2020-11-23 20:15:57 字号:

就业就医都不愁 资阳区“五进”扶贫安置点保障搬后生活

微信图片_202011231933541.marked.jpg

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内设施齐全。

红网时刻 记者 刘志雄 通讯员 郭倩颖 益阳报道

“搬进来后相比之前的生活好太多了,很感谢党和政府!”说起搬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后的生活,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的村民冷桥毕话里满是感谢。

2019年冷桥毕从龙光桥村搬进新桥河镇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小区,并在社区推荐下做起了楼栋长,考虑其家庭情况,社区还安排她在本小区的公益性岗位上工作,负责小区内的卫生、巡逻、物业情况反馈等工作,每月能有1280元收入。“之前在村里是0收入,到这来住得也好些,原来住的是土房子。”

冷桥毕只是该安置小区294户中的一户,为了确保困难群众搬过来、稳得住,资阳区落实就业、就学、就医、文化活动、治安管理五进安置小区,增强安置区社会管理,保障搬迁户公共权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除了冷桥毕工作的公益岗位,资阳区目前有102名搬迁户在岗,此外覆盖范围更大、惠及群众数量更多的,是产业扶持政策,有2511名搬迁群众落实享受。

为了保障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资阳区出台了《资阳区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方案》《资阳区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整合部门资源。通过开展禁捕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全国扶贫日”现场招聘会等活动,共提供销售员、导购员、保洁、车间普工等8000余个就业岗位,企业录用人员近7000人,有效解决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就业的问题,实现了“就业户清零”。

微信图片_20201123193354.marked.jpg

钟端娥在扶贫车间的工作就是卷棕皮。

70岁的钟端娥还在工作,她有冠心病,老伴因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女儿患癌。“一天能赚点生活费都是好的,不能全靠救济。”她在新桥河镇集中安置小区附近的棕扫把加工车间,每天把片状的棕皮卷成卷,一天收入约30块。

钟端娥之前在长茅仑村的房子已经倒塌,现工作的车间离安置点小区大门约200米,车间里的工作简单,多是劳动能力有限的困难群众在工作。类似的扶贫车间,资阳区在每个易地扶贫安置点都设置了一个及以上,目前已建成就业扶贫车间36个,另有扶贫基地15个,共吸纳了82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就医进小区提供健康保障

因病致贫是部分困难人群最大的无奈,冷桥毕、钟端娥等人的家庭,均受疾病困扰多年,对他们而言,能方便就医和保障用药至关重要。

“搬过来后,镇上卫生院和村医每个月都会来一次,看看情况。”冷桥毕说,她有心脏病,需长期用药,每月仅药费便需600元,还是医疗保险减免后的价格。其丈夫也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需要定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1.jpg

安置小区内居民正在活动。

新桥河镇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小区作为益阳市第二大易地扶贫安置点,居住有近800人,当初在建设选址时,便考虑了就医问题,目前小区离镇卫生院不足500米,且新规划的卫生院新址就在小区对面。

目前资阳区乡镇卫生院对安置点常住人口均已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季度至少上门一次对开展规范慢性病管理,对长期外出务工的人群则采用电话(微信)随访与上门服务相结合。且资阳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已登记参保医疗保险,按每人每年250元全额资助参保,另对“边缘户”按每人每年125元资助参保。

家访进小区护航孩子成长

除了就业、就医服务,孩子的就学保障也都是安置点搬迁户的关切。

目前资阳区凡是安置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签订了区、乡、村三级控辍保学责任状。通过完善学籍系统,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加强动态管理,至今无一例辍学。且安置点多离学校较近,如新桥河镇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小区离最近的小学、中学步行均只用10分钟左右。

更为重要的是,家访走进了安置点。资阳区新桥河黄仑山小学的二年级语文教师崔建云目前每月上门家访的平均次数是两次,“之前担任少先队辅导员的时候更多些,还有班主任家访的次数也更多。”

崔建云说:“家访时除了赠予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上门家访之外,老师与学生家长电话、微信的联系更为频繁。

在资阳区的各个安置点小区,均有类似冷桥毕这样的巡逻人员,安置点小区基本实行居民自治,每个安置点均明确了安置区管理人员,每一栋都有楼栋长,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协助管理,临近的警务人员也会将安置小区纳入巡逻范围。

今年年初,资阳区举行了“文化扶贫暨送文化下乡专题活动”,类似的“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中,安置点小区均在其活动范围之内,定期还有电影在安置小区内放映,既给搬迁群众送去了文化大餐,更增加了扶贫扶志的教育。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编辑:刘丽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