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镇镇有声·桃江②|牛田镇:为民生转型 让绿水青山增值
2020-08-25 18:08:03 字号:

镇镇有声·桃江②|牛田镇:为民生转型 让绿水青山增值

编者按: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近年来,益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取得突出成效。回看益阳市精准扶贫之路,各地镇镇有声,村村向上!靠的就是益阳干部群众的坚守与努力!决战决胜之年,红网益阳站联合各区县市融媒体中心、分站推出《决胜2020,看益阳山乡巨变》系列报道,讲述益阳脱贫故事。此为桃江篇章。

微信图片_20200817103911.marked.jpg

牛田镇小桃村的黄桃基地。

红网时刻记者 刘志雄 通讯员 刘超 益阳报道

益阳市桃江县的牛田镇,虽地名“牛田”,却曾是工业大镇,因落后的生产方式难闻“牛田”该有的生态清香,直至近些年才有了大改观。

近年来,牛田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可能让发展成果全面共享。

微信图片_202008171039111.marked.jpg

牛田镇小桃村的黄桃。

发展产业走廊 造生态强镇

牛田镇曾有烟花鞭炮厂、纸厂、黏土砖厂等众多粗放型、污染型、资源浪费型、高能耗型企业,仅砖厂便有5家。然而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即不符合生态发展理念,也给当地环境带来极大负担。

为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牛田镇痛定思痛决定产业转型。

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鞭炮厂、纸厂、砖厂等,拆除益阳市中源钢铁有限公司中频炉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支持益阳市鑫威建材有限公司、红五建材、华泰新型建材二期等,以桃灰公路沿线为重点的牛田镇现代环保建材产业走廊基本形成。

“我们以前就是建材之乡,现在可以在前面加‘环保’两个字了。”牛田镇党委书记蔡亮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导下,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牛田镇开始把目光瞅准自己的资源优势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_abc2773.marked.jpg

牛田镇鑫山立体种养合作社的葡萄园。

经过几年发展,牛田镇现有旅游项目已日渐成熟,拥有永世佳映山红庄园、桃江印象花海基地,峡山口火龙果基地、黄桃基地、三塘湾生态种养园、小桃黄桃基地等,年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其中桃江印象花海被列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以獭溪河、谢家河流域为重点的桃江县第一条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也已基本形成。

除建材、旅游两条产业走廊外,牛田镇作为产粮大镇,已成功打造杉树仑村省级千亩油菜高产示范片、打造杉树仑村、小桃村500亩绿色优质高产示范片等传统优质高效农业。

近年来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工作重点,全力促推农业转型升级。

_abc2762.marked.jpg

鑫山立体种养合作社发起人毛锡山在给火龙果剪枝。

鑫山立体种养合作社便是牛田镇现代农业的招牌之一,发起人毛锡山曾是香港联合建筑公司的总工程师,常年在海外工作。因妻子重病回乡后,毛锡山希望能给村里增加些就业岗位,选择立体循环种养结合的模式,建起养鸡场和火龙果园、葡萄园等。

毛锡山在园内地面种植应季蔬菜,充分利用土地空间,一年有10个月能出产蔬果。“养鸡场产生的垃圾又能全部作为生态有机肥料进入了种植园,基本做到了种、养循环,不会产生额外的污染。”毛锡山说。

除此之外,牛田镇还有稻鱼、稻虾共生新型养殖基地1000多亩,800亩罗氏沼虾、1000亩小龙虾和800亩黄桃,特色种养殖业日渐成熟,现代农业产业走廊也已成型。

蔡亮说:“我们一条线上就有15家基地,政府负责把水电路搞好,支持现代农业走廊和休闲旅游走廊的发展。”

关注民生福利 建幸福小镇

在鑫山立体种养合作社的种植园里直接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户,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一年能有8000元收入。在其产业链上,带动的就业超过100人,这正是毛锡山创业的初衷。下一步,他还打算建加工线,增加产品附加值,也为当地乡亲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我在外漂泊几十年,是时候为家乡做点贡献了。”毛锡山说。他还无息贷款给贫困家庭购置猪、牛等,免费提供技术,助其增收。在合作社做工的贵州女孩陈霞7月末刚出栏了9头猪,便把毛锡山借她钱还了过来。“很感谢他,没他我养不起猪和牛,这是我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葡萄园内随处可见农户散养的鸡、鸭、鹅,“这都是在我这做工的人养的,反正地空着,它们还很爱吃掉下地的葡萄。”像毛锡山这样的产业扶贫,牛田镇做到了580余户贫困户全覆盖。

比牛田镇的三条产业走廊更有名的,是牛田镇敬老院。目前该院已入住特困老人32人,托养残疾人30人。

_abc2780.marked.jpg

牛田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在打桥牌。

“附近乡镇的老人家都想住进来嘞。”孙谷之说,他是2018年住进来的老人,孑然一身,最近正计划捐赠遗体。在进敬老院前,他把积蓄全捐给了村里。“我以前是孤儿,是靠国家靠集体长大的。”孙谷之平日打打骨牌,他还爱拉二胡,是院里乐队的一员。

文先梅是敬老院乐队的锣鼓队队长,“我以前就爱打鼓,手指虽有残疾,但不影响打鼓,也不影响我写字,很有福气我们有这个好院长。”

让牛田镇敬老院全县闻名的,除了硬件设施外,关键在罗叶林。2018年3月她来敬老院后,秉持着“把院里老人当亲人”的理念,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干劲,让院里老人、残疾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_abc2784.marked.jpg

牛田镇敬老院院长罗叶林在劝刘品生回房间。

见到罗叶林时,她正劝刘品生回房间换裤子,“慢点别摔了。”“我不得摔嘞!”刘品生推着轮椅慢慢挪,他是脑溢血后抢救过来的,大小便不能自理。

85岁的刘和兴是院里身体最好的老人,他也是罗叶林送到医院就回的命。“那天到医院她还穿的睡衣。”见到外人来院里,刘和兴就拉着就聊起来。“这两年敬老院变化特别大,院长365天无休照顾我们,那天迟到一个小时,我可能就没了。”

“我曾照顾重度精神残疾母亲很久,所以镇里认为我有这个能力。”敬老院院长是聘用制,罗叶林来后也不负众望,加强制度建设,以温暖的管理理念,成了同行的学习榜样,也让牛田敬老院成了该镇民生工作的亮点工作,得到了省、市、县残联和民政局的高度肯定。

在牛田镇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蔡亮这样说道:“我们一直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份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编辑:刘丽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