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段建 曹洁 益阳报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入汛以来广大干群始终奋战在防汛抗灾第一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保护人民群众的钢铁堤坝。在防汛抗灾的人群中,有一群”嗲嗲“的身影格外亮眼!
孟凡勇:知天命而志不改 馈藕池以谢生恩
“我现在不能回去,这两天正是排查沙眼险情的关键时期,作为大队的技术责任人,我绝不能走!”
1964年出生的孟凡勇是华阁镇防汛指挥所二大队的技术责任人,防汛期间恰逢他56岁生日,他没有选择和特意从长沙赶回来的儿子一起庆生,而是在大队值守点与其他队员一起度过了这个难忘的生日。
孟凡勇(左一)正在指导队员开挖浸沟。
殷连纯:十里长堤伏老骥 定叫浊浪汇如一
“别看我年纪大了,我干起活来可不比小年轻差多少,而且我经历过96、98年大洪水,可以教他们很多经验。”
72岁的殷连纯是茅草街镇的一名老党员,7月4日以来,每天都能在大堤上看到殷老的身影,他参加过1996、1998年的抗洪抢险,有着丰富防汛经历。在他的带动下,社区群众悉数上阵,主动清基扫障、巡逻查险。
殷连纯正在割草 开展清基扫障工作。
聂亮兵:步履蹒跚浑不顾 挥锹上阵显担当
“村干部考虑到我身体的原因,都劝我不要上堤。但是防汛嘛,老党员就是要带头,应该去。”
聂亮兵是三仙湖镇万元桥村原党支部书记,68岁的他有着35年的党龄。聂亮兵现在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医生经常叮嘱他多多休息、不要劳累,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他不顾家人劝阻,坚守在防汛抗灾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聂亮兵(左一)正在与队员们一道开挖浸沟。
刘公仆:年逾古稀无惧险 中流击水胜少年
“别看我年纪大,一般年轻人可比不上我。”
刘公仆是华阁镇天然港村老科协分会的会员,在天然港村出现2处渠堤漫溃时,年逾古稀的他毫不犹豫跳入2米多深的水中,一边麻利地处置险情,一边细致地向周围年轻人讲解。
刘公仆(左一)跳入水中铺彩条布。
汤和清:承蒙党恩三十载 披荆斩棘践初心
“党支部‘七一’学习活动主题是 ‘寻初心、守初心、践初心’,防汛责任重大,我做的都是分内之事!”
麻河口镇六百弓村老党员汤和清有着31年党龄,在得知防汛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六百弓村防汛中队报到,并主动组织村里群众上大堤清除障碍。
汤和清(右上)开挖浸沟。
王新国:怀技服水已半生 闻“汛”而动再上前
“防汛抗灾没有别的,不要害怕、不必过度紧张,只要做到勤快、细致、谨慎。排查时、巡逻时,做到不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走一路、看一路、查一路,一旦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及时处置。”
73岁的王新国,是武圣宫镇水利站退休党员。他的防汛经验十分丰富,退休之后,每次遇到防汛,他总是坚守防汛一线进行技术指导。防汛期间,王新国和另外一位同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开挖出30条高标准浸沟,确保大堤安全。
王新国(左一)指导队员开挖浸沟。
黄秋红:白首仍怜故乡水 洪魔难挡归乡路
“得知村里进入警戒水位,我立刻从长沙赶回厂窖镇防汛一线,希望为家乡防汛工作贡献自己的余热。”
1961年出生的黄秋红是一名退伍老兵,同时也是一名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如果加上部队的防汛抢险经历,黄秋红共有长达42年防汛工作经验。现在的他原本在长沙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从电视中看到家乡堤垸水位超警后,他立即回到厂窖镇防汛一线,与乡亲们并肩防汛。
黄秋红回乡参加防汛。
欧长清、孙兴田等人:肩挑手扛汉如雨 却把花甲作花开
“孙支书,如今形势严峻,我们几个人虽然年纪偏大,但是还能发挥余热,相信只要所有人齐心协力,一定能渡过难关!”
7月11日,茅草街镇的欧长清、孙兴田等十名老年志愿者主动请缨前往涵闸进行抢险任务。这支平均年龄67岁的老年抗洪抢险队迅速行动,穿好救生衣,驾船装运防汛砂石并装袋,冒雨加高剅口闸防,历经六个多小时,加高闸防一米,排除河水漫过剅口的危险,保障了身后育乐垸的40余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老年抗洪抢险队搬运沙袋堆高闸口。
汤牛高:鬓白不移青云志 携手同心守安康
“我愿再上大堤,与大家一起守护家园!”
汤牛高是中鱼口镇同湖中队的一名队员,虽已两鬓斑白,身躯佝偻,但在知道防汛形势时,还是主动请缨,再次上战场。
汤牛高在大堤内侧查险找险。
洞庭前浪岂九叟,桑榆微霞尚满天。应对来势汹汹的汛情,“嗲嗲”们毫不逊色,在防洪大堤上,留下了一抹最美夕阳红!
来源:红网
作者:段建 曹洁
编辑:邓雨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2020/07/15/767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