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深入扶贫村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周志武 益阳报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近年来,益阳市文旅广体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积极发挥行业优势,注重以文化的力量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
融入:把文化送到田间地头
文艺工作只有植根于广大群众的土壤中,才能为文艺创作提供巨大的源头活水和旺盛的生命活力。
在益阳广大农村地区,每当节日、农闲之余,在村口路边、学校操场、村民广场......精彩的花鼓戏汇演吸引了无数村民前去观看。自2013年以来,该局已连续7年开展“益阳花鼓大戏台·演艺惠民”活动,送戏超过2100场,惠及100余万名群众,实现了剧团增收、群众受益的“双赢”。
在与群众深入接触的过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激发了创作灵感,大型现代花鼓戏《山那面人家》《红军名将张子清》以及大型跨界融合情景歌舞剧《那山那水那乡愁》等一大批本土文艺作品接地气、有深度、反响好。
在传播艺术文化的同时,益阳市文旅广体局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助力营造文明乡风。在今年的新春文化惠民活动中,该局创新思路,为帮扶贫困村安化县东坪镇槎溪村的74对老人举办结婚周年庆典。活动现场,老人们走上红地毯、穿过幸福门、分享甜蜜故事......新颖的形式、喜庆的氛围让山村的冬日充满融融暖意,也让中华孝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村民蒋大宏的儿媳谌春芝动情地说:“希望家里的老人们过得好一点,身体健康,儿孙满堂,作为子女再苦再累都值得。”
近年来,通过文化帮扶,益阳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其中符合“七个一”标准的占85%;完成1220个行政村“村村响”和43060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全市贫困村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率达98.5%;完成乡镇农民健身工程391个,村级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较好地保障了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硬件需求。同时,结合“湖湘文化进万家”“湖湘文化送春风”等专题活动,组织文化志愿者常态深入农村,采取文艺汇演、文遗展示、举办公益讲座、放映公益电影等形式,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拉近与村民的距离。
赴农村开展“山里娃•学国学”流动国学堂活动。
升华:由“送文化”到“种文化”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稚嫩的童音犹如乡间歌谣在山谷间回荡。自2019年起,益阳市博物馆创新推出“山里娃•学国学”流动国学堂,累计授课56堂。该活动主要服务于全市教育资源匮乏的山区教学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以馆藏文物介绍和国学经典、非遗讲解为主,在传统灌输的基础上采取茶艺体验、游戏体验、唱诗等形式,融入3D技术,增强授课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广受师生及社会各界好评。
这种变“输血”为“造血”的做法,一方面能够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帮助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也让传承先进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内心萌发。
近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文化骨干力量薄弱的问题,广泛播撒文化的“种子”,益阳市文旅广体局坚持“外部援助”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大力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先后委派近10名优秀的年轻干部赴基层乡镇挂职,助力当地文化事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本土文化骨干培养,在益阳市文化馆文化专干的悉心辅导下,从未登上舞台的农村留守儿童勇敢地走上省文化馆的舞台,在聚光灯下完美展现自身风采;“体育·新时代”青少年儿童羽毛球夏(冬)令营、“我爱足球”等公益活动开展起来了,7个贫困乡镇的小运动员们获赠羽毛球、足球、球衣和球鞋等价值约14万元的体育用品,并得到了专业的羽毛球、足球训练指导;扶贫村的腰鼓队、广场舞队组建起来了,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开展起来了,村民们踊跃走上舞台展现昂扬的精神面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在扶贫村开展文旅消费扶贫节。
回归:文旅融合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文化的基因优势在资源,而旅游的基因优势在流量。在常规帮扶外,益阳市文旅广体局注重利用文旅融合的互补优势来为村民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去年的益阳美食文化旅游节上,不少商家主推乡村美食文化,部分村组与相关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张家塞甜酒为代表的一大批益阳乡村土特产借此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
今年年初,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消费扶贫节在该局帮扶贫困村桃江县松木塘镇松木塘村展开。活动现场,文艺汇演精彩纷呈,买卖双方公平交易,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很受市民游客欢迎,仅半天销售额就达14万元。活动为当地农副产品打开了新的销路,带动了当地观光旅游、餐饮消费、住宿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近年来,该局先后引进、落地超亿元以上乡村旅游项目3个,积极推进罗溪瀑布、洋泉湾乡村文化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鼓励乡村旅游通过森林旅游、康养旅游、户外旅游、红色旅游和游艇旅游等业态新模式来激发新动能。南县罗文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资阳区长春镇紫薇村、安化县渠江镇大安村、桃江县大栗港镇刘家村入选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竹泉农庄等14个景点被评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在该局的指导帮带下,松木塘村完成了当地旅游规划编制工作,飞水岩瀑布景区被纳入桃江县桃花湖—罗溪瀑布—浮邱山旅游开发项目库,每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组织贫困户以产业扶贫资金补贴的形式入股飞水岩旅游开发公司、潘仙流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分红。
来源:红网
作者:周志武
编辑:刘慧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2020/04/09/7006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