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安化梅城镇:全力抓好早稻生产 掀起春耕备耕热潮
2020-04-02 15:47:43 字号:

5.marked.jpg

农户集中育秧。

红网时刻 通讯员 赵佳妮 益阳报道

春分已过,草木萌发,农事渐起。安化县梅城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县委县政府部署,发动种粮大户和广大群众种植早稻,倡导应种尽种、种尽种满,确保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

1.jpg

政府主持召开早稻生产工作会议。

科学布局,宣传引路,使早稻种植深入民心

为扎实抓好早稻生产工作,安化县梅城镇紧扣全县目标任务,于3月19日召开全镇早稻生产工作会,将任务逐一落实到各村组、种粮大户以及各地块。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早稻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以文件形式下发了2020年早稻生产任务,要求各村(社区)因地制宜,精准推进镇上早稻生产工作。

各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号召下,通过村村响广播、宣传车下乡、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春耕备耕宣传,引导群众抢抓农时,及早谋划春耕生产;镇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深入到农户家做工作,要求实施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田地,在撂荒地等低质地上做好加法,增加粮食种植比率和面积,实施早稻“单改双”,并确保散户不漏一户;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早稻种植技术指导和答疑,积极引导种粮大户、新型经营主体等带头示范,开展规模化、机械化种植,采取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方式,坚决遏制耕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镇村两级落实落细农机购置补贴、稻谷集中育秧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强农田水利、机耕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

另外,县农业农村局为梅城政府提供了6600斤早稻种子无偿提供给种植户,并由县农业农村局规划指导使用,充分调动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户开展早稻生产。

目前,梅城已落实早稻生产面积4466亩,掀起了推进早稻生产工作的热潮。

2.marked.jpg

铺坳村平整翻耕后的土地。

优秀典型,带头示范,助力早稻生产起好步

在早稻生产的浪潮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种植模范代表,他们创新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开展水稻种植工作,为全镇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竹飞是铺坳村月形3组的村民,也是当地表现突出的致富带头实干家。他将自己的家庭农场与安化县联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通过改进机插育秧技术,提升土地利用率,在村上利用流转承包来的土地带领当地村民连片种植了200亩双季稻,并预计今年村上双季稻种植面积可达到500亩。“要想实现增收并不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利用好天时、地利、人和就能行。”周竹飞对种粮增收满怀憧憬。

他还与南县一位生意人合作承包了30亩田地养龙虾,并在龙虾养殖基地采取套种模式,增加粮食种植比率,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

3.marked.jpg

建樟村连夜召开早稻生产工作会议。

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抓早稻生产播种“希望”

建樟村作为县委办所帮扶的点,一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成员为巩固建樟村脱贫成效,有效实现当地农民增收,自掏腰包向农户承包土地,带头种植双季稻。

村上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农业发展劳动力不足,加上水资源匮乏、先前无双季稻种植历史等客观因素,导致村上农户对种植双季稻普遍具有反感抵触情绪。

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多次组织村上组长开会,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向他们讲解双季稻种植的优势以及必要性,并带头承包了建新一组的25亩田地,为他们播种“希望”的种子,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加强信心,稳步落实春耕生产任务。

4.marked.jpg

三里村专家亲自指导农户进行春耕工作。

专家指导,科学育秧,牵好早稻生产“牛鼻子”

三里村作为春耕生产的示范点,早稻种植面积已达350亩。村上的种粮大户李庆龙专门从辽宁省聘请水稻种植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水稻种植工作,并通过组织农户进行集中育秧,达到减少人工成本、抵御恶劣天气、提升效益的良好效果。

“集中育秧是保早稻面积、促进双季稻发展的关键环节,如果按标准化的技术规程操作管理,能够尽可能多地保证出芽率。”李庆龙如是说。

同时,他对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使用向农户进行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助力三里村牵好早稻生产的“牛鼻子”,使村上的早稻种植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各项任务时间紧、担子重,安化县梅城镇政府领导干部与各村一起振奋斗志,紧抓机会,与时间赛跑,努力抓好农业复工复产工作,争取及早完成早稻生产任务,为农民增产增收铺平道路。

来源:红网

作者:赵佳妮

编辑:罗玉林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