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房的医护人员。
张海燕正在工作。
红网时刻 记者 刘丽 通讯员 彭卫君 益阳报道
经过了立春后的冷雨,近期益阳的天空连日放晴。如艳阳一般令人心旷神怡的,除了益阳连续7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消息,还有其与日攀升的治愈率。
2月20日,益阳13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冠一区护士长张海燕站在人群里,微笑着一一叮嘱着他们注意事项。这些治愈患者里,有7名是她日常负责照料的。
“看到他们出院,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一例例患者成功治愈,走出隔离区,张海燕满是感动。
张海燕和病患一起打气。
疫情来临,她毅然带领护理团队走进危重病房
1月24日,大年三十,正在沅江娘家吃团圆饭的张海燕接到了医院领导的电话,要求立即回院待命。她放下饭碗,留下一句“单位有事”便回了市区。
作为定点医院,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早早进入了一级应激备战状态,医院决定组建一支优秀的医疗护理团队。张海燕积极报名,并主动请缨申请去了护理难度最大、危险系数最高的危重病房。
“我有十年在呼吸传染科工作历练,也参与过禽流感病人的救治,有信心带领一支护理团队护理好隔离区的病患。”张海燕坚定地说。她也是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第一位进入隔离区的护士长。
大年初二,第一例重症收进来,张海燕带领的护理团队正式投入战斗。团队在她的带领下救治工作开展有条不紊。
但危重病房的患者病情重,基础护理工作会更重,吃饭、洗漱、排便、口腔护理等都需要靠护士去完成,工作量大。
“危重患者的护理最难的其实是心理疏导。他们大多年纪大、有基础病,加上疫情形势全国关注,他们会担心害怕,情绪不稳定,会抵触、不配合治疗。”张海燕说,“我们像哄小孩子一样安抚他们,有时候跟他们聊聊家常,让他们放松心情,就会好很多。”
在张海燕及其团队的精心护理之下,2月3日,益阳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谢某出院。出院时,谢某拉着张海燕一众护理姐妹们一起合影,向她们表达感谢。
这一天,张海燕脸上有泪,但心里很甜。
“她的出院增强了我们战‘疫’的信心。我们知道有首例出院,慢慢就会有更多的人出院。”张海燕说,“每一例患者出院对病人、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
疫情发生以来,张海燕每天都会查看疫情最新动态。看到出院的治愈患者多了,病房里面住得少了,她便很开心。
张海燕和丈夫孩子合影。
冲锋在前,她有并肩的战友,也有坚强的后盾
张海燕的谈话间,她总是离不开她口中“我们科室的小妹子们”。她说她们是她的支撑、依靠,是一起奋战在一线的“战友”。
有一晚,已至凌晨,收到值班医师的紧急传呼,张海燕蹑手蹑脚地起床,却还是“惊”醒了同屋的众姐妹。一个个探着脑袋问“要不要我去?”。在她回复“没事,我能行”之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打开手机灯为她照明。
“那是我看过最好看的‘应援灯’。”回忆起当时,张海燕依旧很感动。
大家深知身处险境,进入隔离区至今,都没有回家,十来个人相依相靠。
大年初五晚上,姐妹们挤在值班室四张上下铺上,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不晓得我们能不能平安出去。海燕姐,给我们每个人照张相吧,到时候可以给父母孩子留个念想。”一时间,哽咽声四起,张海燕早已泪流满面。
“来,我给你们拍,但不是给家人做念想,是给我们以后回忆我们的光荣时刻!”张海燕擦着眼泪,鼓励姐妹们,“只要我们做好防护,充满信心,我坚信,新冠病毒会被击退,病人会好起来,我们都会平安走出隔离区。到时候,我请大家爬山观花喝咖啡,带上孩子去儿童乐园浪个够。”
“她总是笑着安慰我们,做我们的主心骨。但是在和家人视频的时候,也是个小女人呢!”与张海燕一样同在危重病房护理的姜芬说,“她丈夫也在一线,给她送东西的时候,怕有感染风险,都是放下东西,远远地问候几句。”
张海燕的两个孩子在安化公婆家。5岁的大儿子在视频时,泪眼汪汪地问,“妈妈,你说过两天来接我,怎么还不来呀?”。每每此时,她总是忍着眼泪微笑着说,“快了,快了,妈妈快回来了。”
“最开始不敢跟家人细说,怕操心。后来网上消息太多了,他们自己也知道了。” 张海燕说,“了解了情况之后,他们都很支持,只是在通话的时候,会不断地叮嘱我要做好防护。”
有了家人的支持,她信心倍增。
“现在疫情形势有所缓解,我相信阴霾一定会散去的。”张海燕言语里,满是期待,“等疫情过去,我要先回趟家,看看父母、孩子,然后带着我的姐妹们出去旅游。”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丽 彭卫君
编辑:罗玉林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2020/02/21/674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