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队员王世玉(左二)跟随益阳援疆工作队走访庄子村结对民族“亲戚”。
2018年6月4日,王世玉到高昌区庄子村维吾尔族“亲戚”阿尔曼.吐尔地家走访。
王世玉参加湖南省前指组织到吐鲁番高昌区公相村沙漠中植梭梭树活动。
王世玉一家在葡萄收获时,到结对帮扶土族”亲戚“家帮助采摘葡萄。
红网时刻记者 刘慧婷 通讯员 莫李丽 益阳报道
“妈妈,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啊?”自从援疆工作结束回到益阳后,儿子李小疆每天都会握着王世玉的手问着。
李小疆所说的这个“家”,是在新疆,是王世玉三年援疆工作地,也是李小疆三年成长地。2017年3月,王世玉就抱着刚满月的李小疆,手里牵着三岁的女儿,从益阳出发,奔赴新疆,开展对口援疆工作。
这是王世玉二度援疆。2015年8月,益阳市政府办科长王世玉作为首批援疆队员进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221团。在2016年任务结束后,她再次主动申请继续援疆。“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这一方瓜甜果蜜的兵团热土始终萦留在王世玉心中。
与新疆之缘刻在骨子
王世玉与新疆的缘分还在第一次援疆工作之前。
王世玉的父亲曾在新疆奎屯修营房、建公路、开隧道,奎屯承载了王世玉父亲最宝贵的青春记忆,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在王世玉心里一直有一句话:“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去新疆!”好似父女间的一个约定。
而王世玉的爱情,也与新疆有缘。王世玉的丈夫是驻新疆的边防军人,用青春与热血,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婚后,为人妻、为人母的王世玉,总是要独自操持家务,独自看护年幼的女儿。但她说,既然选择成为军嫂,就要经得起光荣背后的艰辛磨砺。
王世玉与新疆的缘分,还到了工作上。2014年8月,中央有关部委将对口援疆的光荣使命下达给益阳市,首批援疆干部将于2015年进驻对口支援单位。经过深思熟虑,王世玉成为了市政府办第一个递交申请的人,并如愿入选益阳市首批援疆工作队。
对于王世玉而言,第一次援疆的一年半时间太短、太快。2016年底,在首批援疆任务结束后,她又主动申请继续援疆三年,希望能为这一片热土、为这里的人民尽绵薄之力。
与新疆之事记在心中
初期,从湿润的湖南来到气候干燥的新疆,王世玉的鼻子经常出血,再加上昼夜温差很大,对身体也是一种挑战。但她很快就克服了饮食、气候等诸多困难,与兵团人打成一片。
王世玉挂职兵团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负责团场以工代赈和扶贫工作。同时,还承担援疆工作队办公室工作和宣传工作。这些事情,繁杂而琐碎,来不得半点马虎,但王世玉总能做得井井有条。
作为援疆干部,王世玉经常思考“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在做好工作队分工的工作同时,王世玉还负责兵团、十二师、省前指、科室及工作队领队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工作队进疆以来参加的各类会议记录,援疆项目、兵团益阳商会筹建,工作队参与活动的文字、影像资料等都有王世玉的一份功劳。
进疆以来,王世玉一直以参与援疆为荣,为益阳援疆工作感动,也为兵团人屯垦戍边、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豪迈热情所感动。在疆期间,虽远离故土,但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帮助,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为其工作增添了动力,使她在他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她说:“经过五年的新疆生活,新疆已经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在新疆的点点滴滴我都记在了心里,只要一踏上新疆的土地,就会感觉十分亲切。”
与新疆之情融于血液
在王世玉眼里,兵团人就是她的亲人,她与新疆的情谊已经融进血液,不可分割。
在第二次赴疆期间,王世玉共结对扶贫对象1名、维吾尔族亲戚3名、回族亲戚1名、壮族亲戚1名、维吾尔族重点人群子女1名。每3个月,王世玉就会到乌鲁木齐三坪农场维吾尔族、回族“亲戚”家下沉住村6天,与民族“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在炕上促膝交谈、学习政策,拿起铁锹在葡萄地里开墩埋墩、挥汗如雨,在屋前院内载歌载舞、学习民族舞。
第一次走进维吾尔族“亲戚”阿尔曼.吐尔地家时,王世玉还颇为震撼。满身泥土的阿尔曼,在看到王世玉的第一眼,就激动地用汉语“你好”打招呼并握手。尽管家境贫困,还热情地拿西瓜招待王世玉,这也激发了王世玉结亲活动的责任感。
进疆以来,王世玉除春节期间探亲假外未休过一次假,无论酷暑严寒,她常年都坚守在援疆岗位。作为一名援疆干部,又是军嫂,王世玉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了新疆。
一人援疆,全家援疆。“儿子出生后,我给他取名李小疆,是在新疆孕育出生的意思,也是我们家三代人共同结下的新疆情缘。”王世玉说。
来源:红网
作者:刘慧婷 莫李丽
编辑:钟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2020/01/20/663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