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资阳区:靠水更护水 产业转型民生提质
2020-01-10 14:35:44 字号:

资阳区:靠水更护水 产业转型民生提质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7日 02 版)。

红网时刻益阳1月10日讯 入冬时节,湖南益阳资阳区的资江岸边,切割机钢花飞舞。56岁的资阳区居民胡志明和妻子一道,来给自家“老伙计”——一条陪伴多年的渔船“送行”。

赶在2019年结束前,当地退捕渔民的115艘渔船和1000多公斤渔网渔具完成拆解回收,资阳由此成为全省第一个专业捕捞渔民全部退捕的区县。“禁渔是给子孙后代做好事,我们都支持。只是这条船我们吃在上面、住在上面,有感情,不舍得。”胡志明说。

随着2020年新年的钟声敲响,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的重点水域也将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禁捕期。

禁捕涉及沿江10个省市的近28万渔民。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沿江省市政府,通过资金支持、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技能培训等手段,保障退捕渔民的长远生计。

在湖南株洲新远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新厂址车间内机器轰鸣。“在这里上班快一年了,环境非常好。”在企业工作10年,经历了新老两个厂址的尹建达谈起未来,非常安心,“相信公司会越来越好。”

回到“新远大”的出生地——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这里曾经是国家“一五”“二五”计划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湘江在这里转了一道弯,带来了水源,也带走了污染。

如今的清水塘已经全面关停退出。261家企业顺应大势,关停到位。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61家转移转型企业都选定了新址,其中55家完成“二次创业”;还有不少企业,积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渔民上岸,工厂搬迁,产业转型……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上,环境的保护,产业的兴衰,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就业保障兜底,产业加速转换,社会民生各领域有了坚实的制度和产业保障。一幅人居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孙超 王伟健 刘新吾

编辑:罗玉林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