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世界睡眠日|青少年缺觉、1/4成年人失眠 谁“偷”走了你的睡眠?
2019-03-21 14:51:20 字号:

世界睡眠日|青少年缺觉、1/4成年人失眠 谁“偷”走了你的睡眠?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沙丽娜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 益智护脑”。

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月20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举行“世界睡眠日”多学科专家义诊活动。记者了解到,“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90余种睡眠疾病,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生产安全和生活质量。

数据:青少年缺觉、“90后”熬夜、1/4成年人失眠

今年世界睡眠日前夕,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状况调查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六成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作为熬夜的主力军,“90后”的睡眠问题也受到关注。《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通过对16个城市2550个“90后”人群开展研究。数据显示,“90后”睡眠时间平均值为7.5小时,最短仅仅4个小时。满分100分,“90后”的睡眠均值只有66.26分。

而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8全球睡眠状况及睡眠认知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成年人中,超过六成存在某种影响睡眠的医学问题,1/4的成年人报告失眠,1/5的人打鼾。

原因:各有各的“不幸”

“手机这么好玩,怎么可能早睡”“舍不得睡,黑夜让人太自由”……

在采访中,多位“90后”向记者表示,玩手机是睡前的“必修课”。调查显示,57.7%的“90后”睡前玩手机,36.8%的人睡前玩手机超过50分钟。

“自从有了手机,熬夜好像就变成一种难戒掉的瘾,好像在吸食毒品一样,不熬一熬就难受。”湖南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小李如此戏谑。

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副教授李卫晖介绍,罪魁祸首是电子产品发出的短波光,它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物规律,引发入睡困难、夜间睡意降低、褪黑素分泌降低等问题。

而“偷”走孩子们睡眠的“凶手”,主要是课业压力。《白皮书》分析,课业压力是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其次是信息家电产品,噪音、声、光等睡眠环境和家长的睡眠习惯。

失眠与焦虑常常相伴而生。李卫晖认为,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一些错误的睡眠知识过分夸大了失眠的危害,以致一些人面对偶尔失眠情况时,加重了焦虑感,形成恶性循环。

“失眠的人有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认为睡眠能够由意识控制,因此对睡眠提出很高的要求。”李卫晖说,事实上睡眠不能由意识控制。很多人觉得自己家庭幸福,工作无压力,为什么会失眠呢?其实他们对失眠的恐惧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也是失眠的原因。

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心理治疗师艾嘉琦介绍,临床中发现,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疼痛等一些疾病,是导致睡眠障碍的主因。

办法:接受不完美的睡眠

什么样的睡眠是好睡眠呢?

李卫晖介绍,对于睡眠时间的长短,没有统一的说法。因人而异可以分为长睡眠型(8小时左右)和短睡眠型(6小时左右),主要以第二天醒后精神饱满为准。

“临床上慢性失眠患者对睡眠障碍有绝对化认知,比如自己的睡眠肯定调不过来了、只能靠药物入睡等等。”艾嘉琦说,改变对睡眠的灾难化和绝对化认知,接受不完美的睡眠,避免因失眠引起的情绪化,才能寻找适合自己的睡眠生物规律。

“我们能做到的是尽量满足入睡的条件,而不是强迫自己入睡。比如找个好的入睡环境,找个好的睡觉姿势,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彻底放松下来。”李卫晖说,心理上对睡眠要有切合实际的期待,行动上可以借助一些常规方法,比如:运动,让自己身体劳累;用温水洗脚;喝温牛奶;实在睡不着时,干脆不睡了,看一部电影或者书,反而有可能入睡。

专家支招,睡前尽量不要胡思乱想,让脑袋保持一片空白。可以深呼吸,五六个循环后,然后把自己的意念停留在身体的某个点,或者鼻尖,或者胳膊,想象着身体的这个部位变得越来越轻了,然后飘起来了,反复在心里如此暗示。

如果入睡困难超过1个月,建议到专业的睡眠门诊纠正和治疗。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段涵敏 通讯员 沙丽娜

编辑:刘慧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