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益阳站记者 刘丽 报道
有人穷极一生,都在追寻,追寻梦想,追寻毕生爱人。
而有人攻坚克难,都在坚守,坚守追逐的梦,坚守心房净土。
47岁的卢克难,无疑是后者。
花白的头发,笃定的眉眼,是初见卢克难时留给记者的印象。
铺开百米长卷 引得众人惊叹
“这是其中两卷!”卢克难指着规整摆放的书法长卷一一介绍着,“这是甲骨文,这是金文、篆书、隶书……”
在安化县羊角塘镇文昌阁完小偌大的操场上,两卷百米长卷并列铺开,瞬时引不少来往行人驻足观赏。
“原来这是甲骨文呀!”“这得有临摹多少个书法家的字啊!”人群里议论纷纷。在安化县,人们对这个书写百米长卷书法的“怪人”早有耳闻,却很少有人亲眼得见,彼时所见无不惊叹。
埋头整理书卷的卢克难却无暇他顾,满头大汗的他眼里心里,只有自己的字。
除了展出的这些字卷,在他的工作室里,还有端放着其他六卷,以及满墙壁的书法作品。从象形甲骨至金铭文字,从钟鼎、竹简、帛书、碑碣、刻石,从篆、隶至楷书、行草,魏晋风韵,隋唐法度,宋明尚意,元人尚态,清人尚质,。中国五千年文字的演变在此皆可尽览。
儿时喜好 成毕生志愿
卢克难今日书法所得,只源于孩提时父亲的影响。
“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小时候就对我写字严格要求,他常说一手好字是门面。”父亲的教诲,在儿时的卢克难心中扎下了根,也成为他想要终其一生坚守的执着。
自那时起,他便开始照着书法字帖一笔笔临摹,一点点领悟。加上父亲的指导,卢克难写的字由斜斜歪歪的初学者姿态,慢慢变成了方方正正的规范字,又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
卢克难正式接近书法是在1987年。那一年他考入益阳师范,专业里开设了书法课。有了老师的指导,卢克难书法功力突飞猛进,也加剧了他对书法的热爱。
学生年代加上家中并不富足,零花钱极少,卢克难就省吃检用,把余钱都用来买字帖,日夜临摹,乐在其中。
毕业后,卢克难回乡,和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作为美术老师,他除了绘画之外,还教授学生自己写字的心得,有时技痒难耐,还时常与学生切磋,与懂书法的老师讨教。泼墨挥毫间,连饭也顾不上。
不惑之年 再攀高峰
自行钻研书法的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一过二十年。
“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卢克难如此形容他的那段日子,“练了这么多年,我也不再年轻了,我觉得人生不应该如此平淡。”不惑之年的卢克难,心中却萌生了一股子冲动。
“中国文化五千年,贯通古今,博大精深,书法艺术的流传也是源远,历经书法家更是数不胜数,却缺乏统一规范的传承。”为了心中所想,卢克难毅然走出了他绘就百米长卷的第一步。
四处探访,网罗字帖。2007年--2013年,近7年的前期准备,让他逐渐有了尝试的勇气。
7年里,他也一度陷入窘境。“工资也低,除了生活,基本无闲钱,又上有老下有小的。”骨感的现实让他受到了挫败。好在有好友相助,他造访深圳,收集了很多知名与不知名的书法家的字帖,名文碑帖无一不涉足。
这样一路磕磕绊绊,他终于在2015年,有了成形的第一卷百米长卷。
自此,卢克难一发不可收拾。夏天穿着裤衩,一条毛巾便可在书房里待上一天,白天上课,晚上写字,被蚊子咬得浑身是包也不耽误写字。
“那段时间,他简直疯了!除了上课就是写!写!写!”他的好友回忆起那些日子里的卢克难,用“着了魔”来形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卢克难夜以继日的坚持下,他的八百米完整长卷逐步成形,卷中罗列千百来号书法家的字迹,“苏黄米蔡”、“张怀狂草”尽在其中。
一时间,安化羊角塘镇一位普通教师书写八百米书法长卷的故事传播开来。省文化厅副厅长、省书协主席鄢福初看罢他的书卷之后,欣然在上题写“翰墨大观”四个大字。
“今后就要苦练书法艺术,形成自己的风格。”谈及未来,卢克难已经有了计划,坚持在书法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来源:红网益阳站
作者:刘丽
编辑:罗玉林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86/2017/1002/3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