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黎燕军:退役回湘创业路 从海阔天空到面朝黄土

当兵时候的黎燕军(居中)。

  红网益阳站记者 刘慧婷 报道

  档案:黎燕军,益阳桃江县高桥乡人。曾在东海舰队服役近6年,是典型的敢拼敢闯90后。退役后回归家乡,承包水田,集当地村民之力,共建桃江县金盆农机化专业合作社,一心一意发展农业。

  黎燕军虽从部队退伍已有6年,依然保持着部队训练作风,身体挺直,和人说话一本正经直视前方,一身健康的古铜色,仿佛在诉说着昔日严苛的训练。

身穿海军服的黎燕军。

  他是昔日碧海蓝天下的东海守卫者

  因从小对军人故事的耳濡目染,2006年黎燕军带着激动与敬佩之情,步入了东海舰队。

  在这之前,他从未出过远门。第一次出海,黎燕军就出现了晕船反应,摇摇晃晃的让他无法思考和工作。他就这样一直忍着一波又一波如同海浪般涌上来的反胃感,直到靠岸。岸上,他差点连胆汁都呕出来。

  这样度过一星期后,黎燕军试着打电话联系父母,结果没有打通。蓝天下,军营空旷,大海无际,他默默掉了次男儿泪。

  后来,经过长期的训练,黎燕军开始得到适应。6年里,他从报务组到机电组,从士兵到士官,从副班长到班长,一路走来,还获得了两个嘉奖和两个“优秀士兵”的殊荣。对于黎燕军而言,这样的部队生活,苦中带甜。

  2011年,黎燕军选择退役回乡。

  他是今日青山黄土里发展农业的领头羊

  在水稻田里奔跑长大的黎燕军对农业有着不一样的情结。

  回到家乡桃江县高桥乡的第一天,看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看着家乡大片闲置未种植的土地,黎燕军心里就有了一番打算,希望能助家乡农业发展一臂之力。

  他开始经常外出参加省、市的多个培训班,熟悉了机械的操作与维修,学习了外头先进的水稻种植经验,还汲取了各地的管理经验。此外,他还在高桥乡挨家挨户的拿着资料上门,说服农户给他租赁土地进行水稻种植。

  2013年,黎燕军正式组建了桃江县金盆农机化专业合作社。初期的资金缺乏,他只好四处借钱筹款,天又遇干旱,更是雪上加霜。面对人力资源匮乏的困境,黎燕军开始提议购置插秧机,减少人工投入,提高了插秧产量。

  这一年,合作社还成功举办首次高速插秧机演示会,合作社自此开始慢慢步上正规,租赁土地从百亩升到千亩。2015年,黎燕军还召集了6位战友管理合作社,共同学习先进农业知识。

  黎燕军的合作社还是桃江首个用飞机撒农药的。2016年,他购买了两台无人植保遥控飞机来洒喷农药,一天的工作效率最高可达300亩。

  通过自己的合作社,黎燕军给周边群众提供了40余个就业岗位,其中有不少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黎燕军很关心在合作社就业的村民们,他会预备一笔开销,用于解决种植收割期忙碌人群的饮水和午餐问题。

  他说,以前在舰队的时候,战友之间互相关心,都很真诚,同样的道理,在合作社也该真实待人才是。

现在的黎燕军。

  未来,他想打造品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

  在黎燕军心里,一直有一个对合作社的完整规划。他希望能加大整体租赁承包土地耕作的力度,机械浸种、催芽、育秧、机耕、机插、机收、机防、机运、机械烘干,播种全程使用机械化。

  黎燕军说,在以后的日子,将各类农产品都集中于自己的基地,吸收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带领他们学习技术,携贫困户共建发展,这样让贫困户真正脱贫。

  一谈起未来,黎燕军就很激动。他希望能做出品牌,打造属于家乡的特色,结合高桥乡实际打造农家旅游路线,推动绿色发展。

来源:红网益阳站

作者:刘慧婷

编辑:罗玉林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84/2017/0803/3294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