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抖音音乐班,到!

图片

尹碧文给学生们上课中。来源:湖南教育网

近日,“申请加入尹老师的抖音音乐班”登上抖音热点榜,“2305班,到!一起来,唱歌!”讲台上,年轻的音乐老师尹碧文打着节拍“喊麦”,小学生们就会像乌萨奇那般喊“到”,热烈地呼应意外“出圈”,被称为“音乐直播间”。一时间,不少网友纷纷与尹老师合拍“沉浸式上课”,更引发集体感慨:“真想重新回到这样的课堂”。

事实上,“喊麦”形式并不少见,但为何这次能够引起全网热议,火爆网络的背后,不禁思考,年轻一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

有网友坦言,莫名有种羞耻感,但是又很想跟着唱。看似简单的课堂互动,却能掀起全民共鸣,实则在于它让教育回归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让课堂“活”起来,让成长“真”起来。

释放了天性。小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而尹老师的“喊麦”节拍,以强互动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跟着节奏回应、伴着旋律歌唱。课堂从“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到音乐节拍传递的双向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课堂氛围被迅速点燃。

激发了共鸣。尹老师在谈及创新课堂的初衷:“我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如果我是一个孩子,我想拥有一位什么样的音乐老师?”对小学生而言,是希望被看见、被尊重的情感满足;对网友而言,则是对放松、愉快课堂氛围的深刻向往,直呼:“能碰上这样的老师就偷着乐吧。”即便没有画面,单是孩子们的笑声与回应,就能让人“脑补”出一群专注又快乐的身影,回想下自己作为学生的时候,很难不引起共鸣。

回应了时代。如今的学生是“网络原住民”,在他们眼中,互动性、体验感、个性化往往比传统课堂“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模式更容易专注课堂。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讲台,他们更理解当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点。“喊麦”作为流行文化符号,本身就贴近年轻一代的沟通语境。尹老师的课堂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正是因为它还原了学习最原始的快乐,那种因理解而欣喜、因参与而满足、因热爱而投入的纯粹感受。

尹老师的探索并非孤例,有的教师用剧本杀的方式打开《祝福》,有的教师用化学知识定制人造极光……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打造教育回归快乐、回归人本的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兴趣为起点,找到教育本来的模样。

打破课堂的“墙”。知识是死的,教育是活的。例如,北京初中生在国家博物馆,用AI研学历史,正如网友所言:“看见历史才能学历史。”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非为口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教育过程,没有终点。常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不是单靠书本上洋洋洒洒几句话就能培育的,它需要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让学生在“做”与“悟”中把知识转化为素养,把道理内化为品格。

搭起心灵的“桥”。教育从不是教师站在讲台之上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眼神交汇、情绪同频的“二人转”。研究表明,当教学内容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共鸣时,课堂专注度会提升30%以上,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通过更有温度、更有活力的教育方式,成为学生的心理同龄人,让课堂上看似“玩”的过程,变成精心设计的“学”的环节。

造好未来的“桨”。如今,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在持续变革,课堂早已不局限于教室的四方墙内。年轻一代需要的教育环境,并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一方面,要坚守教育本质,不再只用考试分数衡量学生,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找到价值。另一方面,打破沉闷的课堂,仍需要教育创新的底色,保留“尊师重道”的礼仪,锚定学科核心知识与育人本质。同时,要主动拥抱变化,学会用学生熟悉的语境设计课堂,利用互动游戏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整合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年轻一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答案或许很简单,就是尹老师课堂上那些发自内心的笑容、那种纯粹的欢喜。

来源:桃花江

作者:马阳

编辑:岳敬然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