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白菜被白采,还是让谣言飞一会

近日,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通报的“免费捡白菜”事件调查结果,揭穿了一场因网络不实信息引发的闹剧。从网民为博流量发布虚假信息,到媒体未核实就跟进报道,再到部分群众受误导采捡白菜,“谣言传着传着就成了真”。

复盘这场闹剧,我们不禁要问:在“疯狂的白菜”狂欢中,谣言为何会如此失控?社会信任又该如何守住?

多方失真,无人幸免

事件始于11月3日,网民黄某某为博流量,拍摄捡白菜视频并配发“菜地可免费捡白菜”的不实信息。随后,红山晚报记者刘某某未加证实便通过官方账号发布“免费砍白菜”视频,为谣言盖上官方认证的“假章”。

紧接着,大量群众闻风而动,一些自媒体更是利用AI生成不实稿件推波助澜。受损种植户李某某为引起关注,也夸大了损失金额。

最后,联合调查组对涉事各方一一追责,造谣者黄某某被依法处罚;传谣者王某某、苏某某等人承担相应责任;红山晚报记者刘某某被注销新闻记者证,相关责任人被处理;夸大损失的种植户李某某受到批评教育;跟风捡菜的群众也并非全然无辜。

这场闹剧里,本来也不存在输赢,每个人都在为信息的失真付出代价。

谣言为何总能“乱拳打死老师傅”?

跳出事件本身,这场闹剧反映了当下社会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何在真相与谣言的赛跑中,后者总能抢先一步?

盲目从众,理性失守。“大家都在捡,应该就是可以的吧?”这种“破窗效应”在众多谣言事件中十分典型。同时抱着“大家一起,不会追究到自己头上”的侥幸心理,参与到捡菜队伍中。于是,在不加甄别、未究事实的情况下,便随众而行,既不去追问真假,也不加以思考。

唯流量是图,底线失守。从造谣网民到跟风自媒体,其核心动机都是为了博关注、赚流量。甚至受损农户也不自觉陷入“数字夸大”的流量逻辑。为追求传播效果,真实与责任被抛之脑后。

技术放大,失真加速。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加速并扭曲了谣言传播。一方面,互联网使谣言呈现爆裂式扩散,难以控制;另一方面,传播中每个节点都可能进行加工再创作,信源模糊,形成集体创作,变成“无主谣言”。尤其是部分自媒体用AI软件生成大量不实稿件,模糊了真实边界,让追溯真相变得更为困难。

究其危害,何止是几颗白菜,是对公共秩序的冲击,更是在一次次“狼来了”中侵蚀媒体公信、透支社会信任。

清朗空间,需要你我共同守护

这件事中,有自媒体以讹传讹,有媒体不实报道,有AI生成画面,有当事人夸大其词。“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怎么治理网络谣言?不能只依赖某一方。

守住理性,不做谣言的“二传手”。抵御谣言的第一道防线,在于每一位网民。每一次点击、每一条转发都承载着责任,别让“指尖”成为谣言的“帮凶”。面对“免费午餐式”信息,不妨多一分警惕,问问为什么、等等真相、看看官方信源,用理性判断代替盲目转发,每个人都是阻截谣言的重要一环。

守住底线,流量不能脱离真实。内容创作可以生动多样,讯息传达可以飞速,但真实是最后的生命线。无论是自媒体还是专业媒体,都应当坚持核实信源、尊重事实,守住不造谣、不传谣的底线。以积极、正能量的内容触动人心才是长久之道,为博眼球编造离奇故事、捏造不实信息换取瞬时流量,最终只会被流量反噬。

强化监管,让谣言无处遁形。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早已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处置违法信息的责任;又如,今年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为此,针对“造热点、蹭热度、带节奏”等不实信息,要做到露头就打、精准发力;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平台审核、压实主体责任,才能从根源上压缩谣言生存空间。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保持理性,自觉守护清朗网络空间。社会信任不能被廉价“捡走”,更不应被谣言冲毁,不妨“让子弹飞一会”。

来源:桃花江微信公众号

编辑:岳敬然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