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寻“味”烟溪①丨红了橘子,甜了日子

编者按: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安化县烟溪镇这片浸润红色记忆的土地上,有着柑橘的甜、红茶的醇、黄精的润、腊味的香。它们不仅是自然馈赠的本味,更是产业赋能的振兴之味。即日起,红网益阳站推出系列报道《寻“味”烟溪》,将循着产业香气,探寻烟溪镇以产兴村、以味富民的生动实践,感受振兴活力。

微信图片_20251118204337_7969_80.marked.jpg

双烟村橘子成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姚宇超 实习生 张志成 陈泽林 益阳报道

初冬的资江两岸,层林尽染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柘溪库区沿岸的山坡上,金灿灿、红彤彤的橘子缀满枝头,将静谧的安化县烟溪镇双烟村装点得暖意融融。

双烟村村委前坪,竹筐堆叠如山,村民们指尖翻飞间,刚摘下的橘子按大小品级完成分拣、装箱,过秤声、谈笑声与卡车引擎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丰收交响。

微信图片_20251118194411_3458_90.marked.png

游客采摘橘子。

“这里的橘子又大又漂亮,甜度高、口感好,我们采了三百多斤带回去,分给同事和家人尝鲜。”趁着周日休息,在安化县城上班的陈奇超和十多名同事组团来双烟村采橘。

与以往单纯采果不同,他们的行程里多了“红色元素”。“采完橘子后,我们还准备去双烟村的红军路和胜利路上走一走,参观这里的抗战第十一兵工厂旧址。”

如今,“重走红军路+果园采橘+抗战旧址参观”的组合,成了双烟村的新乡村旅游路线。据双烟村村党支部书记尹志锋介绍,往年全村全年游客约5万人次,今年国庆节就突破1万人次,橘子成熟季每天更有一两百名游客来体验采摘乐趣。

图片3.marked.png

茂密的橘林。

丰收的热闹背后,是沉甸甸的增收账本。老村长尹普勋的记账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收购数据:“‘阳光一号’橘子按大小分级,最贵的能卖到12元一斤;南丰橘1.4元一斤,加工后出口国外。”

尹普勋指着数据解释,国内橘子市场趋于饱和,出口成了村民增收的关键,“今年全村五百多亩橘子的总产量达120多万斤,光发往俄罗斯的南丰橘就有80多万斤,现在每天两车,目前已经发了20多车。”

谁能想到,如今热销的双烟村橘子,曾因“果面不鲜亮、甜度不够”让橘农们愁眉不展。“品质上不去,价格就上不来,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尹普勋回忆道。

破局之路,始于品种改良。村里主动对接碧源果业合作,从源头下功夫:将南丰橘改用农家肥培育成有机水果,每斤售价比普通果高出4毛;部分果园嫁接“阳光一号”新品种,品质上去了,价格也跟着翻了几番。

微信图片_20251118204403_7971_80.marked_看图王.marked.jpg

村民采摘橘子。

品质的提升,离不开橘农们日复一日的艰辛付出。眼下正是橘子丰收季,68岁的尹普元每天一大早就会上山采橘。他家种了600多棵橘树,今年预计能收获5万多斤橘子,除去肥料、人工等开支,能纯落3万多块。“年纪大了,虽说摘起来费劲儿,但看着筐里的橘子,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擦了擦额头的汗珠,他笑容灿烂地说。

橘农耕耘与品种改良,离不开外力赋能乡村振兴。“今年天旱,整整三个月没下雨。水果,水果,离了水可不行啊!”今年6月,湖南省出版集团驻双烟村工作队入驻双烟村。队长黄立在入户走访时,得知村民这一实际困难,工作队带领村干部爬坡越坎、攀林入山,多番勘查,寻找可靠水源。经过昼夜奋战,成功钻井引出山泉水,不仅帮助村民缓解橘林浇灌难的问题,也解决了村民的季节性饮水难题。

针对村里橘子收购商少且压价的问题,工作队还主动对接多家优质客商,提升橘农的销售收益。

双烟村的橘子红了,红的不仅是枝头沉甸甸的果实,更是乡村振兴的蓬勃希望。从索道上的艰辛劳作,到品种改良的探索创新,再到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助力,这个藏在山水间的小村庄,正用自己的方式破解着“丰收与增收”的乡村发展命题。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宇超 张志成 陈泽林

编辑:田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55/52/1544106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