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总要来一次南县

洞庭湖万千气象,凝于一颗明珠,名曰南县。

有人说,这便是洞庭湖最慷慨的厚赠。赞誉源于其别具一格的身世:一片由洞庭湖淤积孕育的年轻膏腴之地,也是湖区重要的人工围筑平原。

这里田畴层叠,稻浪接天;水网密布,波光云影共徘徊。整片土地仿佛一幅灵动的江南画卷,是万物繁衍生息的乐园。近日,2025年南县稻虾米推介周圆满收官,全国招商大会亦取得丰硕成果。

南县稻虾产业历经二十余载耕耘,已从传统农耕演进为现代化产业。“北有五常粳大米,南有南县稻虾米”的口碑背后,是稻浪下鳌虾的生猛、湖塘间鱼蟹的鲜美。这些源自大地的本真滋味,在人们的舌尖被感受、传播,最终化为恒久的记忆。

百闻不如一见,向往江南的你,总要来一次南县。

微信图片_20251117112411.jpg

微信图片_20251117112418.jpg

来南县

探寻千年湖洲沉淀的文明印记

倾听百里河渠咏叹的水乡诗章

于此,您可探寻洞庭湖沉淀的岁月,倾听赤松亭回响的古老余音。

这颗“洞庭瑰宝”虽建制短暂,却承载着悠远的故事。据《南县志》记载,清咸丰年间,藕池河溃口,泥沙堆积成洲。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廷划六县交界处设立“南洲直隶厅抚民府”,南县建制由此开创。

在南县看水,不只看其形态,更看水与人的共生。水为田之魄,滋养众生;田为水之态,寄托乡情。10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河渠湖塘交织。这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催生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

14.8万亩的南洲国家湿地公园,是洞庭湖地区面积最广的湿地生态体系,融合了天星洲、舵杆洲、沱江、南茅运河等众多水域。这里四时景致各异:春繁花、夏芦风、秋朗月、冬静雪。湿地内已观测到青头潜鸭等珍稀物种,使其成为候鸟至关重要的迁徙驿站。

据文物部门统计,南县境内共探明文化遗址40处,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处。这些古老的陶器石器,静默诉说着先民在此安居乐业的历史。赤松亭的典故,更为此地增添奇幻色彩,相传与汉代谋臣张良之师赤松子在此修行相关。

漫步今日南洲村,稻浪接天、水杉成行,犹如步入一幅湖洲演变的历史图卷。从唐宋时“尚处浩渺洞庭之中”的洲岛,到如今的“鱼米之乡”,南县的自然变迁本身,便是一部动人的地理史诗。

微信图片_20251117112007.jpg

来南县

体验地花鼓韵律中的蓬勃朝气

感受荷塘柳岸处的生活哲学

于此,体验非遗与田园交融的日常,感受湖洲沃土的生命律动。

在南县地花鼓的明快节奏中,您能听见湘北水乡的蓬勃心跳。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民间山歌、小调与劳动号子,以淳朴豪放的动作、响亮激昂的唱腔、灵动随性的表演,深植于百姓生活。

南县地花鼓发端于清代嘉庆三年(1796),至今已传承两百余载。其主要形式涵盖“对子花鼓”“竹马花鼓”和“围龙花鼓”,表演者借助扇子、手帕、马鞭等道具,通过丰富的程式与套路,细腻刻画人物情感,烘托祈福纳祥的主题。

地花鼓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湖乡子弟乐观坚韧生命力的艺术呈现。如今,南县凭借地花鼓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当地政府积极推动其进校园、入社区。2024年,全县传承队伍已逾30支,年演出超过200场,使这项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再去南仙村的荷塘畔,看雨打莲叶,闻蛙声叠浪,感悟村民如垂柳般柔韧的生活智慧。春采藜蒿夏赏荷,秋收稻谷冬捕鱼,四季轮回中,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乐章。

微信图片_20251117112042.jpg

来南县

品尝稻虾共育的山水精华

体验湖鲜本味的人间至味

于此,品尝山水赠礼般的风味,体验淤洲大地最淳朴的慷慨。

洞庭湖的无私赠予,蕴藏于生态稻虾的丰美之中。南县地处洞庭湖区腹地,土地肥沃、水质清冽、气候温润,作为国家级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地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4.33万亩,是出产高端水稻、培育优质小龙虾的黄金产地。

稻虾共育是南县人民的智慧结晶。稻为虾提供饵料与荫蔽,虾为稻松土、除草、增肥,构成了和谐的生态循环。此模式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50%以上,从源头确保了产品的绿色健康品质。

2025年,全县稻虾种养面积稳定在62万亩。由此孕育的春季小龙虾壳薄肉厚,秋季稻虾米晶莹饱满。尝一口藕尖的清甜,品一盅洞庭湖鱼头火锅的咸香热辣,方知“水乡泽国”的物产何等丰饶。

科技赋能贯穿全产业链。助农米业成功研发国内首款“米珍营养米”,其糊粉层功能活性成分保留率达90%以上。南县还构建了农业溯源大数据平台,将种苗、投入品、环境等数据有机结合,实现了稻虾米质量安全的透明溯源。

在南县顺祥食品有限公司的洁净车间内,从小龙虾进场、清洗、调味到分装、速冻,全程仅需3小时。这些风味佳、品质高的小龙虾不仅畅销国内,更出口至比利时、丹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展现了南县现代农业的科技实力。

微信图片_20251117112124.jpg

来南县

领悟围垦开拓的坚韧精神

亲历水乡城镇的产业腾飞

于此,领悟围垦开拓的顽强品格,亲历水乡城镇的产业变革。

这片土地铭记着深厚的红色历史。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段德昌烈士陵园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与德昌公园内的段德昌生平业绩陈列馆共同构筑了这片土地的红色精神坐标,年接待观众超50万人次。

南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着力打造集科研、育种、生态种养、精深加工、餐饮体验、冷链物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完整稻虾产业链。目前,稻虾产业综合产值已达180亿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品牌建设方面,南县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大型展销活动,建立南县稻虾米官方网站,并在主流电商平台开设品牌旗舰店。创新开展的“四进”工作(进省直机关食堂、省政府驻外办事处、知名商超酒店、长沙高档社区),有效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能见度。

“南县稻虾米”作为湖南省首个进军香港市场的湘米品牌,先后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与特等金奖,品牌价值329.1亿元。随着“北有五常粳大米,南有南县稻虾米”市场格局的形成,南县稻虾产业的规模与影响力已稳居全国前列。

从清代移民垦荒的豪情,到当代稻虾产业的“无中生有”,南县人血脉中那份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是这片土地永葆生机的不竭源泉。

微信图片_20251117112151.jpg

来南县

感受古风新貌的时光交融

投身生机盎然的未来家园

于此,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共鸣,投身一片生机勃勃的理想原乡。

作为一片持续成长的土地,南县既底蕴深厚,又朝气蓬勃。从“挂面大王”陈克明创建克明面业,到芙蓉兴盛、兴盛优选等商业品牌,南县人总能把简单做到极致。克明面业已发展为中国挂面行业的领军民营食品高科技企业,并成为A股“挂面第一股”,为南县赢得“挂面之都”的美誉。

今日的南县,以其独特的湖乡底色与从容的生活节奏,回应着当代年轻人对理想生活的期待。在“提速项目建设、提振全民消费”的号召下,青年返乡创业已成潮流。2024年,全县返乡创业青年突破5000人,创办经济实体1200余家。

文化的生命力同样赋能产业发展。依托“白吟浪”这一深厚的文学意象与乡土符号,这方水土还培育出“白吟浪大米”品牌,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市场价值。在其带动下,目前全村共有百余户农户发展稻虾种养,面积达2000多亩,“白吟浪”品牌南县稻虾米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400余万元。

微信图片_20251117112251.jpg

微信图片_20251117112259.jpg

地花鼓博物馆内的参观人潮,稻虾共生的生态实践,皆是这片土地年轻活力的印证。随着稻虾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这颗“洞庭明珠”正以创新驱动前行,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来到这颗洞庭珍宝之地,不仅是为领略其千年水色、非遗风情与本真滋味,更是为读懂一方水土在时代浪潮中,坚守根本、勇于创新、生生不息地开拓史诗。

总要来一次南县,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故土,感受古老湖洲所焕发的青春活力。

来源:南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岳敬然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