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通湖区金盆镇:“疏堵结合”破解秸秆处理难题

78.marked.jpg

打捆好的秸秆。王志雄/摄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3日益阳讯(通讯员 陈邹恒 周禧亮 欧阳旭 刘庆)10月11日,大通湖区金盆镇有成村的连片稻田中,数台大型秸秆打捆机正有序作业。机器的轰鸣声中,散落的秸秆被快速归集、压实、成型,仅仅几分钟时间,整齐坚实的草捆便陆续摆放在田垄上,呈现出一幅秸秆综合利用的现代丰收图景。

过去被视作“棘手难题”的秸秆,如今在金盆镇通过“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的新路径,正逐步转化为助农增收、护绿生态的宝贵资源。

在“疏”的方面,全镇积极推进“一村一策”,配套相应补贴,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目前,金盆镇已建成5家秸秆青贮加工点,累计打捆饲料包约4000个,处理玉米秸秆约200吨,预估还将处理水稻秸秆超6000吨。同时,引进两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设立6个收储点,初步形成“农户+收储点+企业”的产业链条。据统计,今年全镇计划实施低茬收割22000余亩、粉碎还田14000余亩、打捆离田18000余亩,推动秸秆在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多领域“变废为宝”,实现“有去处、有效益”。

在“堵”的方面,金盆镇强化宣传引导与巡查监管双向发力。今年以来,累计开展3轮全面入户宣传,发放告知书1万余份,依托“村村响”广播、流动宣传车、网格员微信群等载体,开展常态化政策宣传,有效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组建镇村两级巡查队伍,综合运用“铁塔哨兵”、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构建“人防+技防”全天候立体化监控网络,全面提升巡查管控效率,坚决遏制露天焚烧行为,切实保障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下一步,金盆镇将持续完善“疏堵结合”治理机制,加强政策宣传与技术指导,不断拓展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利用渠道,健全收储运体系,进一步推动秸秆从“生态包袱”向“绿色财富”转变,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持久、绿色的发展动能。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陈邹恒 周禧亮 欧阳旭 刘庆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54/57/1534829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