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0后新农人刘军:让小番茄串起农业新图景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7日益阳讯(通讯员 龚诚 刘庆 易家祺)10月17日,在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镇王家坝村的大棚内,绿意盎然,小番茄藤枝上挂满青黄色的小果,每颗直径约两厘米,在阳光透过棚膜的映照下晶莹透亮。“90后”新农人刘军轻托起这样一串“青甜2号”番茄,笑着介绍:“很多人第一次见到这种颜色,会以为还没成熟,其实它甜度能达到10%以上,几乎尝不出酸味。”在这片青黄交织的色彩中,蕴藏着他对于农业的新理解——农业不只是耕种,更是科学、情感与商业智慧的深度结合。

图片4.marked.png

绿油油的小番茄藤枝。刘庆/摄

在种植技术的精益求精上,刘军展现出了他对细节的深入钻研。面对湖南冬季低温的挑战,他升级了一套“土法”加热方案:在大棚内设置烧柴火的火桶来升温。他以近乎工程师的口吻精准说明:“一个棚内空气大概18000m³,设三个火桶,关键是要处理好一氧化碳和粉尘。”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同样体现在果实管理上,他特别强调在果子转色期需精准补充叶面钙,以防开裂,确保每一颗果实的商品性。正是这份匠心,使他的小番茄在产量和品质上均具有竞争力,亩产能够达到5000斤。

图片5.marked.png

刘军与他的“青甜2号”。易家祺/摄

技术或许是冰冷的,但刘军为农业注入了温度。记录中最动人的细节,莫过于他凝视苗与果实的眼神,就像看着自己的小孩子。望着日渐成熟的小番茄,他脸上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这份情感成为他超越单纯经济收益的内在动力。他将大棚视作一个多元探索的平台,目前虽大面积种植“青甜2号”,但也试种了红、粉、紫等不同颜色的品种。这一切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清晰的规划:先通过种植了解各品种特性、尝试各类技术,筛选出最优方案,再进一步探索深加工,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俨然,他像一位农业领域的“产品经理”,精心打磨着每一个高品质的番茄。

图片6.marked.png

即将成熟的“青甜2号”。刘庆/摄

从优化种植到开拓市场,刘军的抱负不断延伸。他正努力跳出传统农产品流通链,参与包装设计,包括元素、构图、形状等,并计划按不同规格直接供货水果店,省去中间批发环节。目前,他的优质大果价格已达20元/斤。更具前瞻性的是,他计划发展亲子采摘,并与学校合作将大棚打造成农业科普实践基地,让更多人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与艰辛。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龚诚 刘庆 易家祺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54/51/1536101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