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龙洲路的老街巷街角,这栋挂着红灯笼的二层小楼开始亮起了灯光。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慧婷 赵佳妮 益阳报道
夜色漫过资江大桥,益阳氤氲起逐渐浓厚的烟火气,在赫山区龙洲路的老街巷街角,那栋挂着红灯笼的二层小楼开始亮起了灯光,门楣上“厨掌勺”三个鎏金大字在红灯笼映照下熠熠生辉,飘荡着辣椒与卤香交织的浓烈气息,勾着食客老饕的味蕾之魂。
店内逐渐人声鼎沸,还有慕名而来的食客排成长龙,有人攥着从厦门飞来的机票,有人抱着真空包装吆喝打包带去南非,都只为尝一口传说中的益阳味道。
人群中,一个身影穿梭于灶台与餐桌之间——他系着店内统一着装的围裙,袖口卷至手肘,时而端着试味的瓷勺走进厨房,时而在大堂与熟客碰杯,时而俯身倾听食客建议。这是曹亮,因为对鸭子味道有特别的执念,创立厨掌勺超级龙虾鸭子馆,在益阳夜宵江湖里被称作“鸭王”,他也是这方烟火天地的掌舵者。
曹亮正在卤鸭。
灶台江湖 从颠勺少年到夜宵“霸主”
1989年,曹亮出生在益阳一个普通农家。16岁那年,他攥着表哥给的几百块路费,挤上南下广州的绿皮火车,在城中村大排档里开启了学徒生涯。“那时候一天切三百斤土豆,手上的茧子比刀还厚。”回忆起旧时时光,曹亮笑着伸出双手,指节处仍留着被菜刀磨出的浅痕。
2007年,18岁的曹亮揣着积蓄回到益阳,在小街巷支起早餐摊。油条在油锅里翻滚的滋滋声、锅勺翻炒的碰撞声,构成了他创业最初的背景音。
可早餐摊的微薄利润很快让他意识到:“想要更旺,得找更烈的火。”此后十年,他像只不知疲倦的陀螺:快餐店、台球厅、大排档……行业跨度之大,连哥哥曹星星都调侃:“他都想三百六十行,行行去碰一下,就为摸透生意经。”
等待出餐的卤鸭。
转折发生在2018年。彼时益阳夜宵市场正值洗牌期,曹亮盯准了“龙虾+卤鸭”的空白赛道。他找上相识十二年的老搭档刘志元,租下不到百平店面,取名“厨掌勺”。“感觉名字普通?普通才接地气,才足够直观!”曹亮一拍大腿,“要让客人一眼就知道,这里是吃龙虾卤鸭的江湖。”
益阳人嗜鸭,酱板鸭、血鸭、啤酒鸭满街都是,曹亮偏要另辟蹊径,做酱卤鸭。为了筹备开业,两个月里,团队成员挤在逼仄后厨,不断调配、掌勺、试味,曹亮像调配武林秘籍般琢磨配方,凌晨四点就守着灶台,看晨光与卤香在蒸汽里缠绵。随着每一锅卤鸭出炉,大家抱起就啃,复盘口味上需要调整的问题。
这种“草台班子”式的创业,却在五年间创造出奇迹:店面扩张至千平,团队从十余人膨胀至八十余人,研发出让益阳人魂牵梦绕的“超级辣卤鸭”。
曹亮在挑选小龙虾。
千鸭试味 用匠心熬煮一锅老卤
“为了这道酱卤鸭,我们快把这一生品尝的鸭子数量都提前吃完了。”刘志元抚摸着后厨那口老卤锅,开始调侃回忆。2018年研发期间,他和曹亮像着了魔般与鸭子较劲:清晨五点去养殖场选鸭,午后试菜,深夜调卤方,最高纪录一天吃掉九只鸭。供货商们至今记得曹亮的“苛刻”:“但凡鸭毛没拔干净、内脏带血丝,他就把整筐鸭子退回,说‘这是对食材的不敬’。”
曹亮的选鸭标准近乎偏执:必须是一年以上的老水鸭,重量严格控制在1.8至2斤之间。“鸭太小肉柴,太大则腥。”他解释道。去腥是第一道关卡,需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鸭腔,再以佐料腌制去膻。最关键的是那锅经过反复调试的老卤水——由几十余味香料熬制而成,每天需添新料、滤沉渣,像对待孩子般精心养护。
“卤制三小时,浸泡六小时,火候差一分都不行。”曹亮掀开锅盖,腾起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视线。当一只只酱色油亮的酱卤鸭挂上橱窗,食客们总会被吸引——这是时间与火候赋予的勋章。冷勇在南非要求邮寄真空包装的辣卤鸭时,就点赞道:“连鸭骨都入了味,啃完恨不得把手指头吮三遍。”
这道招牌菜的成功,让曹亮在益阳打响了餐饮名气,有外地游客专程驱车来打包,有老人连续一周登门只为那口卤香,更有游子临行前要求带走十只真空鸭。但他更在意的是食客的评价:“做餐饮,就得把客人当亲人,他们说什么很重要。”
“餐饮这行当,闭门造车要完蛋。”曹亮常带着团队辗转广西、江西、郴州,进行“餐饮修行”。他有一本写满笔记的本子,就像武侠片里的秘籍。即便回到益阳也不会闲着,曹亮聘请管理专家,给团队做综合管理优化。从前“像家人一样待客”的朴素理念,被细化成服务准则:客人皱眉超过三秒必须上前询问,每桌至少收集一条改进建议等等。
油炸小龙虾。
人间烟火 用温度焐热一座城
在厨掌勺超级龙虾鸭子馆,你能看到最市井的温情,“家文化”渗透在每个细节——店内墙上贴着“菜要用心做,专注味才有”“新鲜菜 用心做 味就好”的标语,连洗手间的设计布置也处处透露着贴心细节。
对员工,曹亮更是“宠”得毫无保留。45岁的刘志元从2006年就认识了曹亮,相识二十年,对其无比熟悉。“他总说‘兄弟们跟着我,就得过上好日子’。”刘志元感慨。如今刘师傅在益阳已经买上房也买了车。
天有不测风云,2023年,刘志元突发重病,曹亮不仅保留了他住院期间的全额工资,更联系相熟的医院协调手术相关事宜。“那段时间,他经常往医院跑,时刻关注我的情况。”作为家里的经济顶梁柱,刘志元对此举很是感动,“家里两个儿子都很亲近他,逢年过节都要念叨曹叔叔来家里吃饭,每次见面都要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种江湖义气也感染着团队。厨师长为学新菜式,会自费赴外地取经;服务员会记住常客的口味偏好;曹亮甚至能叫出半数食客的名字。当听闻在外工作的益阳人陈丹带着外地同事一行跨省来益旅游打卡有名的“酱卤鸭”时,负责接待的曹星星不仅送上特色饮品,还化身“益阳导游”,从洞庭湖讲到明清古巷。
如今,厨掌勺成了益阳的“深夜食堂”,有着各种故事的发生,可以看到失恋的姑娘抱着鸭腿哭,还能看到创业的小伙借着酒劲谈合作。最让食客惊喜的,是厨掌勺超级龙虾鸭子馆的“港风变身”。霓虹灯招牌、金字招牌……曹亮把港片里的一些设计元素搬进了店里。“当年我就是看《食神》入的行,总想着哪天能像他一样,用一锅饭让人哭让人笑。”曹亮笑说。
深夜,厨掌勺的灯火渐次熄灭,后厨那锅老卤仍在咕嘟作响,像极了这座城市的心跳。曹亮站在店门口,望着食客们满意的背影,突然想起16岁那年站在广州大排档前的自己。“让益阳味道走出去,让跟着我的兄弟过上好日子。”二十年间,他尝遍人间冷暖,却始终守着那份初心,“店面逐渐走上正轨,未来我还会更多地关注公益事业,毕竟在餐饮江湖里,有温度才有烟火味。”
此刻,曹亮深吸一口混着辣香与烟火的气息,转身扎进厨房——明天,又将有新的故事在这方天地里沸腾。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刘慧婷 赵佳妮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48/62/14914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