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周立波先生创作《山乡巨变》的文学沃土——益阳清溪村,新时代的文学振兴故事正蓬勃续写。散落乡野的22家书屋,如同璀璨明珠,构筑起触手可及的全民阅读网络,点亮乡村文化星空。红网益阳站策划推出《去书屋里找答案》,邀您一同探寻这片土地跃动的文学风采,感受书香浸润下的山乡新韵。
书屋档案
坐标:清溪村党史教育长廊核心区
面积:320㎡
答案线索:红色血脉如何在新时代澎湃不息?
踏入红色基因清溪书屋,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书屋的改造设计,处处暗藏 “红色巧思”。它的前身是村里一栋闲置的老民房,改造时特意保留了湘中民居特有的木梁结构与灰瓦屋顶,却在墙面嵌入了 “红色元素”:正门上方的匾额用烫金字体书写 “红色基因清溪书屋”,两侧的宣传栏里,贴着清溪村革命老党员的事迹简介与老照片;屋内的书架以 “红色历程” 为脉络分区,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的经典著作,到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的纪实文献,再到 “新时代” 的乡村振兴案例汇编,层层递进,仿佛在讲述一部 “从革命到振兴” 的浓缩史。
在展示区,书屋采用图文并茂、实物陈列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泛黄的革命文献、锈迹斑斑的战斗武器、珍贵的历史照片等实物展品,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高清电子屏循环播放着红色主题纪录片、革命先烈的事迹访谈,让红色故事更加鲜活生动。
红色基因,从来不是尘封的历史;清溪书屋,也从来不是孤立的空间。在这里,一页页红色书籍,变成了乡村振兴的 “精神钙片”;一个个红色故事,化作了村民奋斗的 “动力源泉”。当红色密码被激活,乡村振兴便有了最坚实的 “精神支撑”,而清溪村的故事,也正在证明:红色精神,永远是照亮乡村未来的 “不灭明灯”。
来源:红网
作者:田田 王欣
编辑:田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48/61/1491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