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的安化柘溪镇尚笼罩在薄雾之中,一道车灯划破了山间的宁静。“这条路我走了16年,闭着眼睛都知道哪里该减速。”谌明月单手握着方向盘,熟练地驶过蜿蜒山路。车尾箱里,放着一箱箱准备送往县城的鲜兔。
十六年来,这条从柘溪镇到梨坪村的山路,见证了一位左手残疾的村干部,如何以坚韧和担当带领偏远山村走向振兴的故事。
逆境重生 残缺之手撑起全家希望
“记得第一次下地干活,我连锄头都握不稳。”谌明月望着空荡荡的左袖管,回忆往事时语气平静,“邻居家两小时干完的活,我得折腾一整天。晚上偷偷哭,白天还得继续。”
1973年出生的谌明月,5岁时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左手手掌,从此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天资聪颖的他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学梦近在咫尺。然而命运在1990年给了他沉重一击——距离高考仅剩四个月时,他的父亲突然离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他不得不放弃大学梦,毅然挑起全家重担,回到梨坪村务农。
“那些年真的很难。”谌明月说,“一只手搬不起重物,别人很快干完的农活,我要多花好几倍时间。就连扣纽扣、系鞋带这样的小事,都要反复练习。”
他用一只手撑起了全家重担,保证弟弟妹妹继续上学。他的坚韧感动了乡邻,也赢得了爱情。1997年,一位善良的邻村姑娘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他。婚后,他们育有一儿一女,生活清贫却也幸福。
建设兔场时,为减少成本,谌明月带头施工。
临危受命 奔波十六载为民服务
“明月,村里需要你!”2008年的一天,老支书林成中找上门来。当时谌明月全家已在县内经营小生意,生活逐渐改善。
“老支书,不是我不愿意,您看我这情况……”谌明月举起残缺的左手,“我这身体条件,能担得起这么重的担子吗?”老支书握住他的手:“明月啊,你在村里有文化,能写会算且一直乐于助人、人缘、口碑都很好,村里就缺你这样的实在人。大家伙都相信你,你就别推辞了!”
让谌明月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村委换届选举中,他高票当选村“两委”委员,并于2017年当选为党支部书记。这个汉子红了眼眶:“既然乡亲们这么信任我,我不能辜负大家。”
从此,他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奔波岁月。每天清晨准时出发,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到家。“记得最晚的一次,村里调解纠纷到深夜,山路上一盏灯都没有,只能摸着黑慢慢骑。”谌明月回忆道,“那天晚上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梨坪和柏木两个自然村的路修好,把路灯安装起来,不能再让乡亲们走这样的夜路!”
说干就干,那段时间,为了争取公路硬化指标,谌明月成了政府部门的“常客”。“扶贫办、交通局、财政局……我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一份报告一份报告地递。”谌明月笑着说,解决了公路硬化指标,下一步就是发动村民捐款配套资金,村民出一点、项目争一点。
施工期间,谌明月几乎整天泡在工地上。“明月支书比施工队还认真,”村民谌安辽说,“有一次下大雨,他冒着雨检查路基,浑身都湿透了,却坚持要把最后一段路看完。”路修好了,谌明月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为路灯的事奔波。通过市人大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争取到了200多盏太阳能路灯的项目。
“安装路灯那天,明月支书亲自带队,”肖总回忆道,“他一只手不方便,就用肩膀扛着灯杆,指导我们安装。有一天忙到晚上十点多,他累得直接坐在路边的车上睡着了。”
2019年春节前,200盏太阳能路灯全部亮起。夜幕降临,蜿蜒的山路如同一条璀璨的银河。村民们自发来到路灯下,孩子们开心地追逐嬉戏,老人们感慨地说:“这辈子都没想过,咱们山村夜里也能这么亮堂!”
如今,梨坪村不仅完成了8.53公里公路拓宽硬化,实现了自然村之间的公路联网,还安装了200多盏太阳能路灯,村民们出行再也不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现在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打手电筒了!”村民李购连笑着说,“这都是明月支书用一只手,为我们点亮的美好生活啊!”
梨坪村竹制品加工厂启动三通一平。
产业兴村 茶香兔肥带来好日子
“明月书记,咱们村又要添新产业了?”村民蒋永华好奇地前来打听。近日,在益阳市安化县柘溪镇梨坪村六组野猪冲林地,挖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梨坪村竹制品加工厂项目正式启动“三通一平”施工。“是啊,蒋哥哥!”谌明月热情地介绍,“这是我们村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新起点!咱们村毛竹资源丰富,建这个加工厂,就是要让山里的毛竹变成金条条!”
这已是梨坪村近年来发展的第四个集体经济项目。回想起2018年建毛茶厂时的情景,谌明月感慨万千,当时说要建茶厂,不少村民都摇头。咱们这穷山沟能行吗?这样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谌明月没有气馁,他在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剑平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如今,900平方米的毛茶厂每年可加工鲜叶20万斤,带动周边90多户茶农增收。“去年光茶叶我就挣了2万多!”茶农林壮志乐得合不拢嘴。
更让村民们惊喜的是腊肉加工厂的发展。从最初的31间烤房扩展到157间,农加友特产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全县腊制品领域的龙头企业。“去年我们的腊肉卖到了北上广深,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公司负责人谌彦涛兴奋地说。
2021年,谌明月又带领村民开创了“兔光互补”新模式。在玉兔养殖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他们多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到邵阳考察学习,并成功引进了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才生黄向。
“刚开始确实很担心,”黄向回忆道,“但谌支书的诚意打动了我。他三次到邵阳找我,详细介绍了梨坪村的发展规划。”这位80后技术人才最终带着丰富的肉兔饲养、防疫、繁育经验来到柘溪。
梨坪肉免养殖
在黄向的精心指导下,梨坪玉兔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采用了科学的喂养方法,出栏时间缩短了20%,肉质却提高了不少。”黄向指着兔舍里肥硕的肉兔介绍说,“最重要的是,至今没有发生过任何兔类防疫事故。”目前,梨坪村已销售肉兔5万多只,销售额达400多万元,实现产业利润20余万元。
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村集体收入增加后,谌明月首先想到的是民生福利。“去年村集体收入32万元,我们决定为全村65岁以上老人购买医保!”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谌明月的提议获得了热烈掌声。
如今走进梨坪村,处处可见产业兴旺的景象,茶园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春茶,腊肉厂里工人们在精心熏制,兔舍里一只只肥硕的肉兔活蹦乱跳。傍晚时分,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依次亮起,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
“明年我们竹制品加工厂正式开工,可以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谌明月指着正在施工的工地,信心满满地说。
来源:红星云
作者:廖丽
编辑:岳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