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团合影。
红网时刻新闻9月2日益阳讯(通讯员 曹小丽)近日,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资助志愿者协会的20名师生赴益阳市桃江县、赫山区等地,开启为期12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构建“政策宣讲+ 爱国教育+ 手工实践”三维模式,以沉浸式课堂为支点,将抽象资助制度转化为可触摸的梦想载体,为乡村学子播撒希望火种。
在桃江县、赫山区等地的社区课堂,《阳光助学》情景剧成为政策宣讲的生动窗口。社会实践团巧妙将生源地贷款政策编排成“求学路上护航记”,孩子们在剧中“政策能量站”互动环节里,直观理解资助体系如何为求学之路披荆斩棘。
从揉捏塑形、裁剪拼接,到粘贴上色,每一步都饱含专注与欢笑……在梓山社区专题课上,孩子们变废为宝,用回收蛋托、纸板等废弃材料,亲手打造航天卫星模型。手工作品中,政策元素与职业理想有机交融,既锻炼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又传递合作快乐,孩子们互帮互助裁剪材料,笑声盈满课堂,让废弃资源重焕生机,也让航天梦与资助情在指尖落地生根。
“情景剧导入- 手工实践深化- 爱国情怀升华”,独特教学路径构建起教育闭环。政策宣讲打破单向灌输,志愿者扮“政策向导”、孩子当“小小解说员”,角色互换拉近距离;手工现场,黏土揉捏声与欢笑声交织,消解距离感,让模型承载家国情怀。这般体验,实现资助育人从“入耳”到“入心”的跨越,完成认知到情感的深度联结。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曹小丽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43/94/1524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