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益阳市安化县烟溪镇双烟村,有一条“胜利路”。它既是村民日常通行的乡村道路,更因革命火种播撒、抗战力量凝聚而成为民族抗战精神的具象载体。红网益阳站推出《胜利之路》系列报道,循着双烟村的红色足迹,打捞历史细节,重温那段军民同心、保家卫国的烽火岁月。硝烟远去,精神永存。让我们在字里行间,触摸民族不屈的脊梁。
鸟瞰双烟村,宛如一颗“心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姚宇超 实习生 贺鹤 陈泽林 张志成 尹芷芸 益阳报道
俯瞰安化县烟溪镇双烟村,只见群峰如黛,环抱四周。纵横蜿蜒的道路交汇相连,与错落有致的青瓦木屋辉映,勾勒出一颗饱满鲜活的“心脏”图案,在大地之上静静搏动。
于红军路、胜利路、三星路相交的村口,一棵高大的古银杏树兀自挺立。走近看,银杏树高20多米,树干粗壮敦实,要三四个人方能合抱。
千年古银杏树见证双烟烽火连天的岁月。
“这棵古银杏树,是双烟村的‘母亲树’。传说它是一个远嫁过来的媳妇,从娘家带来银杏树苗栽种而成,已经有千年历史了。”银杏树下,73岁的村民尹普勋娓娓道来:“早先这棵树可比现在更加繁茂,听我爷爷说,是1939年日军轰炸烟溪镇时,生生将两个最粗壮的枝干炸断了。”
老人的回忆,把我们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故事还要从1935年说起。当时,由贺龙、萧克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肩负着北上抗日的使命,踏上了漫长的长征之路。1935年11月26日傍晚,红二、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先遣队在途径安化时,来到了双烟村。
“过兵”,在老百姓的心中是一种恐惧的存在。烟溪是资江畔的商埠要道。以往不论土匪还是官兵,过路必定洗劫一番,村里的青壮被拉去当壮丁,家里的粮食也会被一抢而空。
因此,当红军进村的消息从新码头顺着田埂传遍村落,双烟村里的青壮妇孺早已全部躲进深山,只留下几个老人守村“应付兵差”。
尹普勋在银杏树下讲述红军故事。
不过,这支队伍很不一样。
他们既未踹开粮仓的木门,也没有挨家挨户拍打柴扉。身着灰布军装、头戴红五星军帽的士兵们,将步枪整齐靠在土墙边,就连休息也是躺在村民房子的屋檐下。
“你们是谁,要到哪里去?”当老人们壮着胆子上前询问,这些操着外地口音的士兵回答道:“我们是工农红军,我们去北上抗日。”
这是村民们第一次接触抗日救国理念,也是第一次有一支军队明确告知“我是谁,我要去何处,我为何而战”。
消息传开后,山里的青壮都回来了。这些红军战士们主动为村里百姓担水劈柴、清扫庭院,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实实在在地行动,彻底扭转了村民们对“兵差”的固有印象,第一次感受到当家作主的尊严与温暖。
红军在双烟村召开屋场会旧址。
尹普勋的祖屋就在银杏树下,这是一座有上百年历史的穿斗式二层木楼,典型的梅山风格民居建筑。平时,村里人总爱聚到这里的屋场上闲聊家常。
指着大门上方挂有“万民爱红军”横幅的老木屋,尹普勋说:“老一辈讲,当年红军就是在这里,召开了安化县内的第一场农民屋场会。”
那天的会场里,有闻讯而来的百姓,也有商户与僧人,不同身份的人们聚在一起,聆听红军宣讲革命纪律,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也正是从那时起,革命的火种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双烟村的命运紧紧与国家的命运相连。
红军路上的27级台阶。
屋场会上,红军询问村民有什么需求。那时,村里皆是烂泥巴路,老人小孩行走不便。村民们最大的心愿是拥有一条新石板路。
而开采石材需要爆破,这对于村民来说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当时,红军的物资也极度匮乏,枪支弹药极为有限,许多战士甚至没有枪,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珍贵的炸药,炸山采石,铺就了一条石板路。
当时的甲长尹春道与尹凤林在尹氏祠堂召开族会,为红军筹粮。
短短几天,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就已经赢得了双烟村百姓的心,他们主动为红军筹粮、治病。
尹普勋老人回忆着爷爷讲的故事,在当时甲长尹春道与尹凤林的牵头下,老百姓回到家中,尽己所能地拿出存粮,共为红军筹集到400多斤粮食和一头猪。“红军还认真打了借条,第二天,又有一支红军队伍来到双烟村,他们依照先遣部队留下的借条,完成款项支付,收回了借条,随后便动身追赶大部队去了。”尹普勋讲述道。
后来,村民们把当年红军战士修的这条路命名为“红军路”,成为红军与百姓心连心的永恒见证。现在,这条路依然是村里的一条主要道路。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许多路段已逐渐磨损,但仍完整保留下来了27级台阶。
夕阳西下,古银杏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像时光留下的笔迹。27级台阶被村民来往的脚步磨得发亮,就像双烟村人心里那些不会褪色的记忆——银杏能被炸开枝干,却炸不断扎根的韧劲;岁月能模糊过往的细节,却磨不掉军民同心的温度。
这条路从烽火中走来,又向着新的日子延伸,就像那颗在大地上搏动的“心脏”,永远鲜活,永远滚烫。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宇超 贺鹤 陈泽林 张志成 尹芷芸
编辑:田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41/65/1514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