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查看群众反映的路灯问题。张贻英/摄
红网时刻新闻7月29日益阳讯(通讯员 卢琪)“自从路灯修复后,晚上干活再也不用手电筒了,现在连田埂上的小石子都看得一清二楚。”近日,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镇大东口村种植户高阳春高兴地说。这样的改变,正是大东口村党总支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村一年三件事”行动为抓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里的真实写照。
今年5月份,大东口村党总支召开屋场会收集民意,“修复破损路灯”成为最迫切的呼声。经民主评议投票,这项“路灯修复工程”被正式确定为该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村一年三件事”行动民生实事项目。
技术工人对故障路灯进行维修。张贻英/摄
村“两委”迅速行动,组织片组邻“三长”、党员志愿者,一周内摸清全村路灯“家底”:382盏路灯中,10盏“失明”、25盏“眨眼”、13处线路“带病”。在村集体资金支持下,15天内完成所有修复工程,新装10套节能LED灯,消除38处线路隐患。如今,村主干道和活动场所亮灯率超95%,群众夜间出行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路灯亮了,如何保持常亮?金盆镇党委总结大东口村经验,修改完善《益阳市金盆镇路灯管理制度》,形成稳定资金来源;构建“镇统筹监督、村日常管理、组(邻长)巡查报修”三级责任体系,明确各方职责;鼓励村(居)民发现问题随手拍,通过“三长”群或村民群反馈,片组邻长接到信息后立即处理。制度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全镇2000余盏路灯,亮灯率稳定在80%,及时修复率80%,设施完好率95%,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路灯修复后回访群众。张贻英/摄
“安全有了保障,这就是最大的实惠!”大东口村党总支书记陈志琼说。路灯修复工程,不仅使夜间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对于从事水产养殖的村民来说,夜间收虾捕蟹也安全多了。村民刘明军说:“以前摸黑干,现在有灯,早晚都能干,收入也增加了。”更重要的是,从项目确定到日常管护,村民全程参与、全程监督,“村里事大家管”成为共识。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卢琪
编辑:岳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