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通湖区金盆镇:秸秆“变废为宝”再利用 化身“生态养料”促增收

图片1.marked.png

现场观摩学习玉米秸秆饲料化加工技术。刘庆/摄

红网时刻新闻7月28日益阳讯(通讯员 刘庆 刘维 昌诗琴)近日,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镇组织各村(社区)农业专干及牛羊养殖主体代表齐聚有成村,深入秸秆饲料加工点,现场观摩学习玉米秸秆饲料化加工技术。通过推广“分散收集+集中处理+多元利用”的模式,大通湖区金盆镇正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在金盆镇有成村的秸秆饲料加工点,伴随着机械的轰鸣,成堆的玉米秸秆经过粉碎、紧密打包等工序,被迅速转化为饲料包。现场负责人详细讲解:每包饲料重约90-100斤,经过1-2天的密封发酵,即可成为营养丰富的牛羊饲料。“这样一包饲料能满足10头牛一天的喂养需求,而且保存期长达两年,解决了冬春饲料短缺问题。”目前,像这样的专业饲料加工点在金盆镇共有4家,每家日均处理能力可达4吨。

图片2.marked.png

打包好的饲料包。刘庆/摄

为畅通秸秆收储渠道,金盆镇建立了高效的运作流程:各村(社区)组织力量,将辖区内农户的玉米秸秆集中收集后,统一运往这4个回收处理点。对于自行将秸秆运送至回收点的农户,加工点会支付一定的运输费和人工补贴,有效提高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加工点负责人刘子辉算了一笔经济账:“每包饲料的生产成本约15元,对外售价可达30元,利润空间可观。”有成村一位送秸秆来的农户高兴地说:“以前为处理秸秆发愁,现在村里统一收走,不用自己费力,还能有收入,真是省心又实惠。”

在大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的同时,金盆镇始终紧绷禁烧这根弦,多管齐下严防死守。镇村两级干部深入开展宣传动员,通过“敲门行动”发放《秸秆禁烧告知书》,组织农户全覆盖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明确告知焚烧秸秆的危害及法律责任。同时,利用“村村响”广播、宣传车、微信群等载体,循环播放禁烧政策、综合利用途径及正反典型案例。此外,全镇构建了严密的“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网格员包户”三级监管网络,确保“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要求落到实处。

“焚烧秸秆的老路走不通了,综合利用才是出路。”金盆镇副镇长安敏表示。下一步,金盆镇将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坚决打赢秸秆禁烧攻坚战,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金盆镇的田野上实现更完美的融合。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刘庆 刘维 昌诗琴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41/62/1516106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