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王志雄 益阳报道
大通湖区金盆镇大东口村汉族、苗族、彝族、壮族等9个民族文化交织融合,是典型的洞庭湖畔民族融合特色村庄。近年来,大东口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深入推进片组邻“三长制”为依托,建立起“片—组—邻”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引导“三长”发挥“微力量”,解决“微小事”,满足“微心愿”,有效推动了全村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织密组织体系 建强基层队伍
严密的组织体系、精干的基层队伍,是推进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搭建组织架构。按照空间、人员全覆盖和便于管理、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原则,报镇党委同意,优化村民小组设置,新增村民小组4个。以邻近居住的5—15户村民为1邻,全村共设40邻,全面建立“片-组-邻”的组织架构,组建“片长—组长—邻长”治理队伍。配强治理力量。坚持“优中选优”,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村“两委”审核、镇党委备案的方式,择优推选出片长7名、组长10名、邻长40名,精细化全覆盖联系服务全村549户群众。完善管理制度。畅通邻长退出机制,通过积分管理,对不能正常履职或不胜任的邻长,调整更换,对表现优秀、群众满意度高的邻长作为村级“两委”成员后备力量重点培养,优先吸收加入党组织、推选“两代表一委员”。去年以来共调整邻长2名,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2名,发展为中共党员人数1名。
聚焦常态长效 注重倾听民意
广泛听取民情民意,鼓励邻长带头参与村级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在屋场会中听民意。实行“一季度一屋场会”机制。每季度初,按照镇党建办制定的屋场会方案、时间、主题,村党总支牵头,发动片长、组长、邻长按照“就近、就便、快捷、有效”的原则,组织所联区域户主召开屋场会,学习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上级组织工作要求,收集、回应群众诉求等。2024年,大东口村共召开屋场会30场(次),收集民意问题74条、调处矛盾纠纷24起、现场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问题68个。在率先示范中强治理。组织开展“屋场会”“敲门行动”等,与基层治理、安全生产、政策宣讲等工作有效融合,“三长”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营造崇德向善、积极向上的清风正气。大东口村“邻长”林跃飞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的同时,女儿出嫁,不搞大操大办,不收任何礼金,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越来越多村民践行文明新风,改变铺张浪费陋习,2023年大东口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市级文明村。
发挥村情优势 提升治理质效
把片组邻“三长制”与民族团结、移风易俗等中心工作深入融合,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把“三长制”工作与民族团结紧密结合。村党总支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把“问计于民,共话村庄发展”作为推动片组邻“三长制”工作的有效手段,号召“三长”们为民族大联谊、民族特色美食分享会、彝族年和火把节等节会活动保驾护航。村“两委”修建特色文化长廊,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宣传,让每一个民族都展现最美的风采,逐渐形成了民族融合、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把“三长制”工作与移风易俗紧密结合。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过程中,号召“三长”参与旧坟迁移、完善村规民约、人居环境整治、交通安全防护劝导等。选出村里有影响力的妇女同志担任组长、邻长,主动“牵手”开展“婆婆妈妈有话讲”“村级民族广场舞”等活动,让更多的村民加入移风易俗的行列中来。良好的反馈带来了良性循环,村民逐步意识到“三长制”确有其用,也更加积极参与到村内各项公共事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大东口村自律、自治的基层治理活力持续迸发。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王志雄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856/68/1457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