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在时代的碧波与深流中“显影” 益阳全面建设“文学之乡”工作综述

益阳日报记者 陈徐文倩 通讯员 陈曦

文学的价值在于引领时代、服务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022年7月31日至8月1日,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在益阳启动,文学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2023年5月22日,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开幕,益阳获得“文学之乡”授牌,益阳文学发展之路树起一座厚重的里程碑。

一时间,全城沸腾。至此,益阳成为湖南唯一一个“文学之乡”。一年来,益阳市坚持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在打造“文学清溪”样板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名家、名作、名刊”工程,用文艺力量赋能“山乡巨变”,全域推进“文学之乡”建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主流媒体重点推介益阳工作。10月18日,“文学育新人·清溪向未来”2024年中国作协文学名家益阳系列活动在益阳举办,中国作协再次在益举办重大文学活动,是对益阳一年来文学活动丰富、文学创作活跃、文学惠民工作富有成效的最好证明。

一座“文学花园”指引前行路

一座新时代的文学标杆,能引领人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60多年前,作家周立波回到故乡,创作出了《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等一批佳作,把自己所有心血化作精神食粮,无私奉献给了人民。如今,千千万万的人们走入清溪村,用新思维、新视角,成就了一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但清溪村的华丽转身,并非一蹴而就。清溪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俊回忆,2008年,周立波故居经历第一次提质改造,建设目标是新农村,因此村里关于文学的设施建设和方向不是很明确。直到2019年,清溪村终于意识到,村子独一无二的“土特产”就是文学。2022年以来,在中国作协等单位的指导下,清溪村深入挖掘文化的力量,不断擦亮“文学清溪”“文旅清溪”“文明清溪”三张名片,致力于把清溪村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文化振兴的高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板”“共同富裕的典型”。

如今,清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带动村内民宿、文艺演出、农特产品销售等产业的蓬勃发展。2023年,清溪村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1224万元;带动村集体创收近120万元,就业村民人均收入达5万元。在这里,乡村振兴的步子越迈越踏实。

清溪,承载着益阳最初的文学记忆,如今它也成为了益阳建设“文学之乡”的文学标杆。过去一年,益阳以打造“文学清溪”样板为引领,培育5个“文学之乡”实践阵地,带动全市各地深挖文学资源,将文学元素融入生态治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中,打造益阳地域特色文学品牌,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此外,益阳5个“文学之乡”实践阵地各有特色。清溪村全力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村庄建设;资阳区新桥河镇爱屋湾村着力打造“文学阅读”品牌,营造“崇文尚学”文学氛围,擦亮“学霸村”名片;安化县龙塘镇沙田溪村创新开展文学赋能沙田溪的“三个一”,着力打造“文学沙田荟”文学创作品牌;桃江县桃花江镇大华村开办“莫应丰少年作家班”,持续擦亮“莫应丰故里”名片;沅江市胭脂湖街道三眼塘村充分发挥“中华诗词之乡”优势,积极开展“农民诗社”进校园活动,持续打造文学育新人品牌。

文人墨客追寻的“诗和远方”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把著作写在故乡大地上的,远不止周立波先生一人。

回溯过往,益阳的老百姓、益阳的文艺青年、益阳的有志之士,也都用发自肺腑的作品,用细腻入微的笔触,记录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本地女作家余艳用8个月的时间书写《新山乡巨变》,向人们展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接力和乡村振兴接力。

家乡人才辈出,重大文学项目和文学活动接连落户益阳,浓厚的文学氛围,吸引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文学名家赴益追寻“诗和远方”。近年来,益阳大力挖掘利用益阳文学资源,大力实施“名家、名作、名刊”工程,通过支持本土文学人才创作和引进文学名家来益创作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引导文学精品创作。一年来,益阳新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4人,创历史新高。推出了长篇历史小说《陶澍》、中篇小说《建筑伦理学》、儿童文学《小巷深处》等精品力作。

此外,益阳这座小城拥有着国内唯一一个地级市主办的有着国家级影响力的名刊——《散文诗》。这是我国当代第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散文诗刊,也是国内第一本全本可视听、可交流的融媒体新杂志,被誉为“中国散文诗第一刊”。

益阳人的血液里,仿佛有文学的基因在流淌。在历史的变迁中,《散文诗》如何继续扎根新时代的山乡大地,让文学力量继续传承,这是杂志社面临的新课题。“我们从源头出发,从自身特点着手,着力用文学形式表达家乡之美、提升生活之真。”《散文诗》总编辑卜寸丹告诉记者,《散文诗》给作者提供创作经费,相继推出一批接地气、有文气的精品力作,抒写中国大地之诗意。目前,《散文诗》已连续6年成功入选“BIBF精品期刊展”。

除了《散文诗》,益阳文联主办的《资水》杂志,为益阳营造文学氛围、培养文学新人发挥着积极作用。市童话寓言研究会、资阳区文联主办的《童话寓言》杂志,荣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金骆驼编辑奖”。

文学赋能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文学的传承发展,最直观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活起来。爱屋湾村便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近年来,爱屋湾村着力打造“文学阅读”品牌,营造“崇文尚学”文学氛围,擦亮“学霸村”名片,取得一定成效。该村共培养了440名农家子弟考入大学,其中考入哈佛、北大、清华等国内外名校的大学生有26人。

当文学之根“扎”下去,“扎”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和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2023年10月,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益阳市全面建设“文学之乡”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益阳“文学之乡”建设。近年来,益阳将文化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铸魂工程”,

以中国作协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为契机,以全域推进“文学之乡”建设为抓手,深化文学赋能,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益阳创新开展文学志愿者联点帮扶,向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重点村(社区)派驻文学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文化帮扶,培养乡土文学人才,发展文艺事业,助力文旅融合发展。桃江县大华村用活“莫应丰故乡”这一文学源头,开办“莫应丰少年作家班”,为有文学爱好的中小学生公益传授写作技巧,目前800余名中小学生受益。

文学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益阳探索“文学+”发展方式,指导各地发掘特色文学IP。赫山区清溪村将文学元素植入生态观光等农旅业态,开发文学村落民宿、文学研学实践基地等“微旅游”市场,策划清溪半日游、一日游主题活动套餐和特色游览线路,走出了“乡村+文学+旅游”的特色发展道路。

文学赋能精神文明建设。全市各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深入开展文学志愿服务,树好“山乡尚礼”精神文明建设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南县南洲镇南山村将该村实践中心作为主阵地,邀请公益组织开展童趣阅读、乡村文学交流沙龙,引导村民开展文学阅读分享会等,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学之光照亮时代与岁月。去年,益阳获得“文学之乡”授牌标志着益阳的文学发展已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益阳将持续健全“文学之乡”建设机制,夯实文学根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让“文学之乡”建设的“益阳模式”在时代的碧波荡漾与激水深流中,以更加有力、立体、饱满的形象,追求清晰的“显影”。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陈徐文倩 陈曦

编辑:曾小颖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856/59/1454364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