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推动耕地保护和“田长制”落实到“最后一米”,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特在益阳日报开辟“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谈耕地保护”专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科学利用国土资源,在全市营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良好氛围。
益阳日报2024年6月25日第2版
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
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安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潘文剑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安化县地处雪峰山脉北段,是山区林业大县、库区移民大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县森林面积6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7%,境内山地面积占比达到82%,耕地面积较少且分布不集中,人均耕地面积为0.5亩,仅为益阳市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耕地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安化县始终把保护耕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摆在突出位置,贯彻“长牙齿”的硬措施,从责任传导、强化治理、量质并重三大方面坚决守住49.14万亩耕地红线,逐步构建起“地有人种、田有人守、责有人担”的耕地保护总体格局,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严肃责任 追究传导耕地保护“高压电”
出台《安化县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办法》,以最严举措压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法占用(破坏)耕地、项目建设违法用地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责任追究。贯彻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刚性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究”原则,明确乡(镇)、县直部门、村(社区)、国有企业等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以及耕地保护直接责任人的监管职责,2023年通过耕地保护督查发现问题线索9条,依法处理“不作为”“乱作为”干部57人。
在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的同时,加大耕地保护政策宣传贯彻力度,把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纳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议题和基层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中,通过严肃查办非法占用(破坏)耕地典型案件推动“以案促改”,继续维持耕地保护高压态势。
打造预防体系 构筑耕地保护“关键阀”
2023年,安化县设立四级田长2166名,各级田长巡田14.8万小时,巡查距离达8.7万千米,“铁塔哨兵”24小时在线,实现了耕地保护监管全覆盖。下阶段,将重点激活基层田长特别是网格田长等耕地保护“神经末梢”,针对偏远村、违法问题多发村加大巡田资源投入,对违法占用耕地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进行全程监控,全面落实“五早”机制,推动耕地保护由事后处理向事前治理转变。
探索田长、河长、林长“三长合一”工作机制,在江南镇庆阳村、羊角塘镇新溪村探索打造“最美田园”试点,推广清塘铺镇等地区的耕地保护先进经验。编制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依法处置农村村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构建村民建房从申报、选址、放线、建设、验收、发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力促量质并重 严守耕地保护“警戒线”
去年全年,安化县粮食播种面积67.3万亩,总产量24万吨,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建成水稻绿色高质高效万亩示范片3个、千亩示范片5个,全县耕地实现了2171.75亩的净增加,为守牢耕地保护底线目标提供了坚强保障。今年以来,安化县新增耕地“春苗”行动已落实耕种5328.36亩,完成早稻生产面积6.6万亩。
下一步,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四村联创”,完成271个村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深化数字化手段运用,构建卫星遥感、铁塔视频、动态巡查的一体化监测体系,自动化比对耕地保护规划、耕地保护目标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等情况和数据,形成精准、实时、高效的田长制管理体系。按照“耕地恢复+”实施模式,优化调整耕地布局,有序实现“耕地下山,林果上山”,稳步推进并完成2.3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实现“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布局更集中”的目标,实现全县耕地保护量质齐升。
来源: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编辑:岳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