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民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
红网时刻记者 邹君 通讯员 李卓林 王宏勃 益阳报道
袁丽民,女,1976年6月生人,群众,益阳市南县南洲镇杀牛巷村民。
2013年一场突发的车祸,丈夫出车祸伤了脊柱,高位截瘫,生活无法自理。袁丽民并未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诠释了夫妻情深的人间大爱。袁丽民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他在床上躺了十年,我就照顾了他十年。”在袁丽民看来,“夫妻”二字是一辈子的承诺。这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的精心照顾,就是她能给予的最深情的承诺。
“你放心,有我呢!”
今年47岁的袁丽民是南县南洲镇杀牛巷的一位普通村民。
2000年,袁丽民和丈夫高丰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丈夫高丰勤劳肯干,从事铝合金门窗生意,两个女儿聪明可爱,婆婆心地善良,疼爱儿孙晚辈。日子虽不富裕,但生活也算和美。
然而,平静的生活被一场意外打破。2013年的一天,在外忙碌的袁丽民突然接到电话,高丰在骑车去订购原材料的路上与一辆违规掉头的车辆发生了碰撞,被送到医院抢救。袁丽民立即赶到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高丰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却留下了后遗症:高位截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此,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袁丽民一个人身上。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向要强的高丰根本无法接受时不时情绪崩溃。病房里袁丽民握住丈夫的手,一边流泪一边说:“只要配合医生,会慢慢好起来的。现在这个家庭你放心,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扔下你和孩子不管。”
“从没想过放弃,不能放弃啊,放弃这个家就没了”
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袁丽民都不愿意放弃。经过半年多的治疗,高丰的命总算保住了,但是高位截瘫,胸部以下没有知觉,又伤到脊柱,手连个水杯都无法握紧。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丈夫的情况有些好转。关键时刻亲友们也向这个不幸的家庭伸出援手。“丈夫出院的时候,娘家人将我们这一大家子接过去住了一个多月。他们也给了我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袁丽民每天都会给丈夫进行按摩康复。
自那时起,袁丽民每天都像一只陀螺一样,一天到晚转个不停:早上不到6点她就起床,开始洗衣做饭,安排好孩子的早餐,然后骑摩托送她们去学校。从学校回到家,清理院落,伺候丈夫洗漱、擦身、翻身、处理大小便,然后再喂饭、喂药,过程繁琐却井井有序、有条不紊。喂饭这个环节是最累的,由于高丰咀嚼吞咽功能受损,只能吃软食,每口只能吃一点点,一不小心就会吐出来。袁丽民耐心地拿着勺子,一点一点不厌其烦地喂进她嘴里,光是一顿饭时间就要花上一个多钟头。为防止丈夫久卧在床感染褥疮,袁丽民特意买来医院里用的气垫床,可以帮下病人翻下身。夜里睡觉的时候,袁丽民也不敢睡实了,每两三个小时就要起来给丈夫翻身换动作、换尿不湿。
即使照顾的这样精细,还是出了状况。有一年,丈夫脚后跟压的起了很大一个血泡,里面流出黑色的血水,连骨头都看得到。袁丽民说,“心疼的很嘞,反反复复给他涂抹一种特效药膏。前前后后涂了有一个多月,终于控制住了,我心里才舒坦些。”
“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得做到的,假如是我早就放弃了,你就没想过放弃?”每当熟悉的邻居半开玩笑问他时,袁丽民总是笑着说:“从没想过放弃,不能放弃啊,放弃这个家就没了。”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袁丽民除了照顾丈夫和患有慢性病婆婆的生活起居外,还要拉扯两个孩子。“不能说天天陪着他,也要生活啊”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困难,她主动扛起了重担,每天早上安排好丈夫后,再骑摩托车到离家10来公里远的服装厂上班。生活中,袁丽民除了照顾丈夫和患有慢性病的婆婆外,还要负责两个孩子的学习,但她总是乐观面对,用坚强和乐观为女儿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尽显孝老爱亲之美。
“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现在压力比之前好多了。”这是袁丽民这几年说得最多的话。在南县纪委监委驻赛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下,遭遇变故后的袁丽民一家申领到了低保,向民政部门申请了临时救助和残疾人补助,雨露计划的帮扶救助也惠及到了两个女儿读书。考虑之前上下班路程较远,还帮助她在县城内服装厂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便于更好的照顾其丈夫。据悉,服装厂老板得悉袁丽民孝老敬亲的事迹后非常感动,允许她弹性上班,工资按服装计量发放,一个月下来收入能达到4000元。
十年如一日,患难见真情。如今,袁丽民一家生活逐渐好转、越过越顺,大女儿学起了护理学专业,小女儿也顺利地考上大学,每天给丈夫端茶喂饭、按摩康复,想到一家五口和和睦睦时,她总会感慨道,“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邹君 李卓林 王宏勃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741/98/1283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