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现场。徐嵩/摄
红网时刻益阳11月23日讯(见习记者 何西超 记者 刘慧婷)民间常言“冬鲫夏鲤”,此时正是鲫鱼肥美之季。11月23日,“中国鲫鱼之乡”评审会在益阳市资阳区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少军,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等五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同意授予资阳区“中国鲫鱼之乡”称号。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陈丽纯主持会议。
鲫鱼是我国养殖最早的几种淡水鱼之一,作为食物味道鲜美、肉质细嫩,作为中药可除湿养胃,因此,鲫鱼养殖产业十分发达,年产量高达300多万吨,在我国淡水鱼养殖中排名前列。但鲫鱼文化产业与鲫鱼养殖、加工产业相比较为落后,未能最大化发挥鲫鱼价值。
资阳区借助地处资水与洞庭湖交界处的区位优势,发展鲫鱼养殖、加工业,并逐步完善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库区垂钓等相关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渔业转型。
专家组在会前考察了益阳市周公湖渔场等地鲫鱼产业发展情况,专家组提到,益阳市是“中国淡水鱼都”,资阳区淡水鱼养殖也一直在省内名列前茅,本次资阳区申报“中国鲫鱼之乡”称号为湖南省鱼类首例。希望资阳区能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渔业基础,加强科技赋能,推动鲫鱼养殖、趣味垂钓、生态旅游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鲫鱼产业链规范,总结良种、良养、良销经验,不负“中国鲫鱼之乡”品牌,助力中国鲫鱼市场繁荣与乡村振兴。
陈丽纯代表专家组通报评审结果,“专家组一致认为,资阳区高度重视鲫鱼产业发展,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县区前列,经济、社会的效益显著,科技支撑有利,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一致同意授予资阳区‘中国鲫鱼之乡’的称号。”
资阳区代表表示,将高度重视水产业发展,构建以鲫鱼为主的“一鱼一产业”格局,发展质量高、环境好的特色渔业,擦亮“中国鲫鱼之乡”品牌。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何西超 刘慧婷
编辑:岳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