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们在收储中心卸载稻草捆。
加工好的草支垫整齐地码放在仓库。
红网时刻益阳11月3日讯(通讯员 柳联强)11月3日,在益阳赫山区欧江岔镇欧江岔村的稻田中,只见几台打捆机忙碌作业,将散落在田间的秸秆一一“抓拾”并压缩成一个个长方体,再由3辆拖拉机运回至收储中心进行加工,制作成草支垫销往长沙、湘潭等地。昔日的“废弃物”,在这里“蝶变”。
随着禁烧政策的深入,农民环保意识的提升,稻草“一烧了之”的现象逐渐减少,可秸秆堆积在田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使被收割机粉碎后,短时间内也很难分解,经冬春雨水长期浸泡后,会造成下一季农作物扎根不实,病虫草害增加,影响春耕时期的翻耕和农作物的生长。”欧江岔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专家黄叶介绍。不能烧也无处利用,秸秆又成了一道“棘手”难题。
近几年,为加快推进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农业农村绿色高效高质发展,欧江岔镇致力于稻草离田综合再利用工作,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既环保又增效。该镇成立了几千平的“秸秆综合利用加工中心”专门回收秸秆,由红胜水稻专业合作社承担主要的收、储、售工作,可服务于全镇的18个村。“每亩有800斤的干稻草,按照当前的价格,每吨可为农户带来300元左右的收入,今年已回收400余吨。”该合作社的段誉一边指挥着社员们“卸货”一边说道。欧江岔镇在秸秆离田上“作文章”,逐渐走出了一条给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下阶段,欧江岔镇将深入推进秸秆离田工作,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主体的培育引进,进一步拓展秸秆利用途径,增加稻草附加值,确保“收获一片、打捆一片、离田一片”,不断积累好的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形成好的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柳联强
编辑:田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