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制公示牌。
建好的高标准农田。
红网时刻 通讯员 蔡威 益阳报道
南县地处湖南省北部,洞庭湖区腹地,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境内良田沃土百里,河网纵横交错,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国家粮食生产重要主产区,享有“中国虾稻米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南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制度,推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耕地保护成绩效果明显。耕地保有量公报数93.11万亩,总量居全省县市区前列,其中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91.85万亩,较上一轮规划耕地保有量目标83.93万亩超出9.18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近60万亩,土地质量等级综合评定为优等;节余耕地数量指标3613亩,水田指标7827亩,粮食产能542万公斤;增减挂钩节余水田指标314亩,旱地指标1102亩;补充耕地项目“旱改水”指标2.04万亩正在进行分割整改报备。
综合整治建良田 高效利用振乡村
南县全力整合土地要素,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旱改水、新增耕地开发、空心房整治,自2016年以来,完成旱改水面积55506亩,新增耕地开发面积11175亩,复垦耕地面积约1500亩,2022年实施的旱改水3000亩、新增耕地开发3000亩、增减挂1200亩即将进入工程施工。以前南洲镇南山村旱地和水田6000亩,全村人均收入1.8万元。南山村成为第一个试点村后,拆除房屋及空心房200多个,迁移坟墓2000多座。实施旱改水后,水田规模达到6795亩,全部流转给当地南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虾稻种养。2021年,稻谷产量120.1287万公斤,稻虾米产量为54.0579万公斤,产值为951.4190万元,龙虾产量约100万公斤,人均收入达到2.3万元,全村整体脱贫,南山村走去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龙四兵,家人生病,仅靠十多亩水田粮食收入,一年的收成还不到一万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后,水田以每亩850元流转给农业公司,每年水田流转费收入近万元,再应聘到农业公司从事熟悉的虾稻种养工作,每年有近6万多元收入,即脱了贫,也解决了家门口就业。
攻坚克难破难题 生态整治护耕地
南县利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对散坟用地进行综合整治。2021年11月,省委“建言献策活动办公室”对南县耕地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大力推广湖南南县耕地保护的典型经验”,2022年3月编入湖南省自然资源年鉴,6月获得湖南省首届“耕地保护十大典范”。该县华阁镇同兴村将分散的165座散坟迁入仅占地5亩的公墓,村里的水稻种植实现了集中连片,不但粮食生产面积扩大了,生态环境改善了,而且还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25亩。目前南县共拆除散坟4700多座,建设公益性墓地13处,形成增减挂钩指标1000多亩。
建强组织守底线 完善机制促长效
南县历来重视耕地保护,及时成立县自然资源行政执法局,增设督察股,开展乡镇综合执法人员委托执法,提高了督察执法质效。建立县级调度机制,制定巡查方案,开展三长联动,将田长制和责任落实到每一块耕地,树牢五抓五早五协同理念,力争抓早做实、融合高效。完善激励机制,将耕地保护纳入县年度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措施和绩效考评,对违法占用耕地扣减指标的,按金额由财政在年底与乡镇结算中扣除;对村民乱占耕地建房实行免费测量,降低农转用审批费用,进一步压实了乡镇保护责任,提升了村民整改积极性。2022年来,南县耕地 “非农化”“非粮化”得到有效遏制,耕地净流出得到制止。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蔡威
编辑:田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