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益阳赫山:早稻粮满仓 丰收有保障

收割机来回穿梭,一茬一茬的稻穗悉数被吸进仓中。

看着眼前的稻田,秋日的憧憬开始在谭晓湖心头荡漾。

运粮车满满当当。

红网时刻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张鹏程 孙毅 益阳报道

7月中旬,益阳进入早稻抢收、晚稻抢插关键时期。留给收与种的窗口期为时不多,非“抢”不可。昨日一片黄,稻穗摇金浪;今朝满眼绿,秧苗吹青波。两幅风格迥异的大画面,在全国产粮大县赫山的乡间大地上无缝切换。

今年,由于早稻适收期较往年推迟3至7天,前后茬农时衔接更加紧张,双季晚稻生产更是耽误不得。赫山区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种粮大户谭晓湖今年种植了双季稻1180多亩,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收割,三分之一的早稻田经过翻耕后已经重新种上了晚稻。

“晚稻播栽抢的就是时间,早一天播种,产量就可能增加不少。”谭晓湖说,“这几天正是‘双抢’大忙的时候,一刻也不能放松。早稻收了之后,必须抓紧把晚稻种下去,为下茬丰收打好基础。”

谭晓湖流转的这些耕地,全部是今年3月份从赫山区新成立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拍得的。“减少了好多麻烦,节省了成本。”谭晓湖说,过去,他流转的土地这里一块、那里一丘,这给他带来很多不便,比如施肥打药,因为田块面积小,使用无人机就很容易将化肥农药误洒到别人田里,只能采用成本更高、效率更低的人工方法。

谭晓湖告诉记者,尽管每亩地的流转成本比过去多了100元,但土地连片后,机械作业、无人机作业的条件好了,用工成本大大减少,每亩每季总成本至少可以降低120元。

谭晓湖预计,今年自家早稻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总收入可达60万元。“种双季稻虽然要多花点工夫,但通过机械化生产,产量效益高。接下来,我这1000多亩稻田还会继续选用区里推荐的好品种,等晚稻再丰收到手,这一年下来赚头可不小咯!”秋日的憧憬开始在谭晓湖心头荡漾。

“种双季稻,不能让农户吃亏。”今年以来,为克服不利天气影响,赫山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多项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夺取水稻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开展农机设备检修服务,提早做好农机等物资和技术准备,加强机收供需调查对接,抢前抓早做好机具检修。另一方面,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农户做好早稻田间管理和晚稻秧田管理,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栽插一块。“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手把手传授技术,可以给种粮户吃下‘定心丸’,让他们对种粮更有信心。”赫山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薛华良说。

湿粮一上田,烘干作准备。赫山区农业农村局提早摸清烘干机械保有量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分布情况,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烘干服务,保障已收稻谷安全入仓。并配合有关部门及早做好早稻收储各项准备,促进农企对接,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稳定农民种植收益。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张鹏程 孙毅

编辑:田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2/07/16/1152969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