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好人·每周一星丨李剑志:洞庭湿地护鸟第一人,生态文明守护志愿者

李剑志在洞庭湖湿地拍摄鸟类。.marked.jpg

李剑志在洞庭湖湿地拍摄鸟类。

红网时刻 见习记者 张佳凡 记者 刘慧婷 通讯员 唐小明 益阳报道

“拍鸟到今年已经是第22个年头了,目前特别是城市里的人,对于自然的鸟类,自然的生态环境都是不是很熟悉,我希望通过鸟类科普展览以及观鸟比赛等,使人们更多的了解鸟类,进而爱护鸟类。”李剑志说道。拍了那么多鸟类的照片,李剑志最想做的,还是用镜头唤醒人们关爱鸟类、保护生态的意识。

李剑志是沅江市职业中专的一名普通数学老师,因为爱鸟拍鸟护鸟,在业内颇有影响力。自1999年8月开始,他对洞庭湖鸟类进行拍摄、研究与保护,利用一切休息时间,潜心研究洞庭湖鸟类,进行爱鸟、护鸟宣传活动。

敬畏生命, “捕鸟人”转变为“护鸟人”

“我以前有猎枪,也打过鸟。”李剑志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那时候七八十年代,整个洞庭湖区,打鸟情况随处可见。再加上生活很苦,被迫打鸟。”李剑志说,于心不忍,但为了生活不得为之。

改变缘于一次特殊的摄影经历。在1999年8月份,益阳市沅江泗湖山区农民黄远富在砍草时碰到一只怪鸟,他拒绝了他人的重金收购,并联系当地派出所把它交给了动物保护组织。李剑志当时作为一名乡村通讯员,为这只怪鸟拍摄了相片。这张照片被刊登在报纸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纷纷为黄远富的行为点赞。

这件事情让李剑志深受感触,一位普通的农民都有护鸟意识,自己是一名知识分子,却还猎杀过鸟儿,李剑志感到羞愧。他想,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特长,多为这些精灵拍照,唤醒人们爱鸟护鸟的意识呢?从那天开始,李剑志“捕鸟的猎枪”变成了“护鸟的长枪”。

白额雁、小白额雁(国家二级保护鸟类).marked.jpg

李剑志拍摄的白额雁、小白额雁。(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拍鸟护鸟,却不是一帆风顺

拍鸟依靠的不仅仅只是摄影技术,还受到季节、环境等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一年之中,在冬季洞庭湖鸟类种群会比较多。

2004年冬天,为了拍摄小白额雁等珍禽,李剑志和一名学生家长顶着寒风来到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当时居住环境十分恶劣,白天他躲在洲滩上等候大雁游近,晚上则借住在别人的鸭棚里。为了拍摄到成群大雁在水中嬉戏的镜头,他每天都要驾船来到湖心守候,久的时候长达6个小时。

在2010年7月,李剑志独自租船来到南洞庭湖拍鸟。在返回时却不幸遭遇暴风雨,因在湖心无法靠岸躲雨,他与船长在湖中同暴风雨“搏斗”了近两个小时才幸运靠岸,差一点就葬身洞庭湖。

野外拍摄鸟类十分困难而又艰辛,李剑志在拍鸟护鸟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风险。但李剑志觉得:“拍到这些珍贵的鸟类照片,我满满都是成就感。”

李志剑开展爱鸟护鸟公益宣传.marked.jpg

李志剑开展爱鸟护鸟公益宣传。

和谐共存,增添洞庭湖生态亮色

保护鸟类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李剑志为了培养更多人的识鸟、爱鸟、护鸟意识,从2003年开始,就在学校成立摄影兴趣小组(环保活动小组)。他辅导学生进行洞庭湖鸟类调查,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多次获得省、市等级奖。

随着对洞庭湖鸟类拍摄与研究的深入,2004年,他从自己历年拍摄的数万张鸟类照片中精选出70多张,在湖南省周边学校和社区举办爱鸟护鸟摄影作品展。还出版了《洞庭百鸟图》《洞庭湖鸟类图谱》以及《湖南鸟类图鉴》著作。通过这些摄影作品展、鸟类著作,人们看到了平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洞庭湖珍稀鸟类,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鸟护鸟行动。

2015年3月22日,李剑志牵头在沅江市成立了环保志愿者协会,招集各行各业热爱环保的人士,开展生态环境守护志愿服务。2022年3月2日,李剑志在大通湖区河坝镇中心完小举办鸟类摄影展和观鸟入门讲座。李剑志介绍,“近两年,洞庭湖区的鸟儿明显多了起来,特别是去年清退了欧美黑杨,修复了湖区湿地后,来过冬的候鸟数量明显增加。曾经泛滥的网鸟等违法行为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因在野生动物保护、环保宣教等公益活动中所作的突出贡献,李剑志被媒体及环保部门誉为“洞庭湿地护鸟第一人”。

来源:红网

作者:张佳凡 唐小明

编辑:田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2/04/29/1117964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