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频 | 益阳泥江口镇:“小竹筷”抢占大商机 销售总额超10亿元

红网时刻记者 王新凤 益阳报道

车子驶入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顿觉满目青翠,万亩楠竹随着山势起伏。

泥江口境内竹林资源丰富,在竹海围绕下的人们,深知“靠山吃山”的道理,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发展起了一次性竹筷产业。拿上砍刀,戴上草帽,几乎人人都是竹农。

泥江口镇竹筷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生产一次性竹筷、工艺筷、竹签等,随着企业的不断升级发展,在泥江口镇原九二五厂区逐步形成了一个以通达、和祥、三超、新昌等企业为龙头,主要生产和销售一次性竹筷的产业集聚区。

据统计,目前泥江口镇共有6000多名熟悉竹筷加工的工人,全镇6.2万人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从事竹子砍伐、运输等相关产业,为竹筷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和人力资源保障。

数据显示,泥江口镇现有11家竹筷出口企业,一次性竹筷出口62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总额超过10亿元。可以说泥江口镇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竹筷(一次性)生产基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竹筷之乡”。

竹子全身是宝,要想“吃透”一根竹子,靠的是技术创新。

“从生产成本看,竹制品的成本比木材贵。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将每根竹子‘吃干榨尽’,才能使利润最大化。”据益阳市通达竹木制品厂董事长黄匡介绍,为避免生产中的浪费,近年来,通达竹木引进专用设备,进行精益生产,在减少资源浪费、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引进机械发展后,传统竹筷制作中的破竹、劈竹、削竹等程序就变得十分简单:在机器前端把竹条伸进去,到末端就变成一根根筷子,最后的热印花、激光刻字都由机械配合电脑完成。机械的使用极大提高企业的效率。

记者走进通达竹木的生产车间里,只见竹屑纷飞,工人在竹筷产品机器自动化生产线上忙碌着,这条生产线的投用,使得产品生产效率和合格率均大幅度提升了。

技术创新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难度,为农村人口就业提供岗位。“90多名员工中,90%以上是本地农民。”黄匡说,工厂这些年发展迅猛,不断吸纳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平均每月收入近5000元。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编辑:曾凤玲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1/10/19/1030849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