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刘先生,因工作压力大,夜晚难以入睡,多梦,易醒,白天觉得头晕乏力,呵欠多,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低,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服用“艾司唑仑片”后睡眠状况无明显改善,医生建议服用中药治疗。于是刘先生来到了益阳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专家门诊,蔡国宏主任详细地询问患者的症状、仔细地查看舌脉后,中医辨病为“不寐”,属“肝火扰心证”,予以中药清肝泻火、养心安神,配合耳穴压豆治疗:
龙胆草10克 栀子10克 黄芩10克 车前子12克
生地黄30克 柴胡10克 白芍15克 牡丹皮10克
酸枣仁15克 龙骨20克 茯神30克 首乌藤15克
合欢皮15克 牡蛎20克 甘草6克 郁李仁15克
刘先生服用中药10天后复诊:睡眠好转,多梦、易醒症状改善,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症状消失,大便正常,白天无头晕乏力,能正常工作,蔡国宏主任在原方的基础上改合欢皮、郁李仁为浮小麦30克、火麻仁15克,继续服用中药15剂后,刘先生的睡眠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什么是失眠?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或者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或者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者睡眠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由于睡眠时间及深度不够,导致醒后不能消除疲劳,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心悸、健忘,甚至心神不宁等不适感,常常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
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女性比男性更加容易出现失眠。
失眠的常见原因
1、躯体原因:如疼痛、咳嗽、瘙痒、尿频、心悸等躯体症状所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属于这类原因。
2、生理原因:如时差,飞机、车、船上睡眠环境的变化,室温过高或过低,卧室内强光、噪音,入睡前饮用浓茶、咖啡或者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入睡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
3、心理原因:压力过大、烦躁、争吵、对睡眠的过度关注、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常常伴有失眠,焦虑状态以入睡困难为主,抑郁以凌晨早醒为主。
4、药物原因:使用中枢兴奋药,如:利他林、苯丙胺等。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中医对失眠有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方法,在《黄帝内经》中称失眠为“不得卧”“目不瞑”,创立了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半夏秫米汤”,医圣张仲景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阴虚不寐和血虚不寐,创立了名方“酸枣仁汤”和“黄连阿胶汤”。
中医认为出现失眠的原因主要有思虑过度、内伤心脾;体虚久病、气血不足;大惊大恐、心胆气虚;情志不舒、肝火扰神;饮食停滞、脾胃不和等。
治疗失眠主要是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实者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热化痰、健脾消食;虚者补其不足,如补益心脾、滋阴降火、益气养血。通过补虚泻实,可以使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从而改善睡眠。
出现失眠后,该怎么办?
中西医结合科蔡国宏主任提醒大家:出现失眠后,大家一定不要紧张,先静下心好好想想自己出现失眠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治疗。
首先从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开始,按时起床,按时睡觉,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使用电子产品,晚餐后不饮酒、不吸烟、不饮咖啡和浓茶,不在床上看手机或者电视,坚持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如果非药物治疗后失眠改善不明显,建议到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就诊,通过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药足浴、中药内服等多种治疗方法来改善睡眠问题。
温馨提示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体质不一样,处方用药也不一样。文中刘先生的中药处方不一定适合您,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
来源:益阳市中心医院
编辑:岳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