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说安化⑥|潘亦可:创新包装成黑茶潮流 一人带动一个茶村

29.jpg

编者按:人因茶而聚,友以茶相会。小小茶叶,凝聚大能量,成为一方支柱产业。第五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将于10月21日至24日在安化县盛大举行,值此之际,红网安化黑茶频道开展大型融媒体报道,在安化寻茶,在一杯茶里看乡村振兴中的安化变化,讲述茶香中的安化故事。

微信图片_202109230210502.marked.jpg

潘亦可和他的黑茶。

红网时刻 记者 刘志雄 通讯员 廖淑娟 益阳报道

潘亦可不是传统茶人,他做黑茶,先是尝试把茶砖切成小块卖,后又尝试在加工中加入其它茶类的工序。前者如今已是安化黑茶在包装售卖时的潮流,后者也在安化仙溪镇当地有了一定影响。

但潘亦可自认为他做的最成功的事,是带动了芙蓉村里的乡亲们一起事茶,一起致富奔小康。

微信图片_20210923021050.marked.jpg

潘亦可在安化芙蓉山上的茶园已获得有机认证。

看好黑茶前景发动村民种茶

2009年,潘亦可回到家乡安化县,回到曾有贡茶之乡美誉的仙溪镇,开始种茶。

“那会看黑茶特别红火,想着能有个好前景。”潘亦可最初只弄了200亩茶园,整个芙蓉山上的连片茶园也仅400多亩。

如今,潘亦可发起的安化县亦神芙蓉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已耕种茶园3000亩,近300户人为亦神茶业提供茶叶,平均每户仅卖茶叶能年入5万元,每年合作社工资要发出200万元。

2010年,潘亦可开始小作坊式的生产,黑茶行情远超他预期,他看着乡亲们,动了心思。

“看芙蓉山没人做茶,我们就自掏腰包喊着村里110名农户,到梅山生态文化园参加培训,光门票我都买了8800块。我跟他们说,就当是出去游玩一趟。”潘亦可妻子屈久瑛回忆,“我记得很清楚,那会讲的《茶叶300句》。”

当初参加培训的110户,现还有105户在亦神合作社种茶,最早加入的年收入早已过10万。

为了发动乡亲们一起做茶,潘亦可还给大家送肥料,最多的一次拉了300吨,几十车肥料运往芙蓉山。潘亦可说:“我心思很简单,芙蓉山的黑茶不是我一家能做大的,乡亲们要一起把我们的黑茶好名声做出去,才能一块富起来。”

如今芙蓉村的500余户家家种茶,芙蓉村的茶园也增长至了8000余亩,茶叶是大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每年茶叶开采前,便被当地的、外来的茶商预订了个干净。有村民念着潘亦可的好,说他是一个人带动了一个茶村。

微信图片_202109230210501.marked.jpg

切成小块售卖的黑砖茶。

以市场喜好为导向打破黑茶常规

2012年,潘亦可和人合伙做茶企,开始学做茶。至2015年,他开始单干,成立亦神茶业。期间,他四处学习,花钱请专家讲课、教制茶。

安化黑茶制作工艺复杂、流程繁多,潘亦可学了3年。“最难学的还是渥碓发酵和七星灶的火候把控。”潘亦可说,他父辈会制黑毛茶,但他从小很少接触茶,是从零学起。

也约因为没有传统观念的制约,潘亦可在黑茶加工及销售上,做出了两个影响长远的改变。

一个是将黑砖茶、千两茶饼等紧压茶,切割成一个个小块后再包装售卖,方便消费者携带冲泡。这一做法出现后,各大黑茶厂商纷纷跟进学习,千两茶从整根卖到整片卖再到现在切块卖,黑茶砖也成了“黑茶粒”,安化黑茶中紧压茶类的市场接受度大为提高。

另一个打破常规的做法,引起了不少传统安化茶人的争议。潘亦可在2016年开始,第一个在安化黑茶的固定工艺流程中,增加了萎凋,以此增加茶的甜度和茶汤亮色。萎凋是常用于红茶、白茶等茶类的工艺,传统安化黑茶制茶流程中没有这一程序。

潘亦可打破常规,均是为了满足市场的喜好。传统的紧压茶泡饮不便,他就把茶切割好再卖,传统的安化黑茶新茶滋味不够,他便改变工艺改变茶的口感。

“我的目的是想让新茶也能更好喝。芙蓉山的茶叶甜度好口感佳,这是我们应该发扬的优势,但安化黑茶传统的喝老茶藏新茶模式既掩盖了这个优势,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而言库存压力太大了。我想改变这个。” 潘亦可说。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廖淑娟

编辑:刘丽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1/09/23/1018874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