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进赫山看小康④ | 谭家桥村:幸福安居 走向新生态发展路

未标题-1.marked.jpg

徐谭公路两旁路灯林立,颜色亮丽的花朵随风摇曳。

红网时刻 实习记者 黄巧柔 记者 刘慧婷 通讯员 李健 益阳报道

成片金黄的稻穗,一条笔直的柏油公路,一盏盏如卫士般矗立的路灯,颜色亮丽的花朵随风摇曳,在蓝天的映衬下,一幅新乡村如美画卷徐徐展开。走近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谭家桥村,探究如美画卷后的“匠人工笔”。

谭家桥村属于半丘陵山区,位于撇洪新河走廊南岸。辖区面积约7.88平方公里,谭家桥村耕地面积约3780亩。常住人口1096户,约3600人,现有村民小组34个。从人心涣散到如今自发的参与村民自治,谭家桥村探索了一条自己的生态发展路,这里面有村里114个党员的付出,也需要每一个村民参与其中。今年,谭家桥村党支部获笔架山乡党委授予2020年度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_abc7990.marked.jpg

在政策扶持下,周新田盖了新房。

绘制村民“安居梦”

谭家桥村原有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189人,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在扶贫帮扶工作队的大力帮助下,在上级领导和驻村干部的帮扶下,谭家桥村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于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2021年2月获得赫山区政府颁发的“脱贫工作先进村”。

73岁的周新田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和妻子都身患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家中没有劳动力提供收入来源。一场大风过后,家中仅有的老房子也倒塌了。“多亏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帮扶,才能让我们老两口住上自己的房子,安享晚年。”周新田妻子说道。在政策扶持下,两位老人盖了新房,晚年有了保障。

如今,在村干部的包片管理下,谭家桥村村民的“安居梦”跃然画卷纸上。

_abc8012.marked.jpg

种粮大户何宜春成立合作社,开展水稻加工。

勾勒生产新样貌

谭家桥村耕地面积广,有3000多亩水田。“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作和外出打工,市区打工的村民会在农忙时节抽空回家种地、收割。”村支书秦安民介绍。

随着时代发展,谭家桥村现在有了新模式。村上首先集资对近12公里的水渠进行疏浚和硬化,再推行土地流转,土地种植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现在基本全面实现机械化种植,大大节省了种植人力与时间成本。“村里的种粮大户流转村内近60%的水田,普通村民有收入,也能安心外出工作。”说起村上的农业发展,秦安民心里高兴着。

何宜春就是其中的种粮大户,成立了水稻种植合作社,流转一千多亩田地,搭建了包含水稻种植、稻谷加工及后期销售的稻米生产产业链。据儿子何文杰介绍,在收割时期,合作社还会为村民提供大型机械支持。在农忙时期,也会招聘村民,尤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去年还去长沙学习了无人机喷洒农药,我现在是村上唯一的技术飞手。”何文杰笑着说。

每次农忙后,如何处理田中秸秆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今笔架山引入了湖南江南生态,我们也在加强宣传,让大家伙知道这秸秆也能换钱啦!变废为宝。”这也是秦安民下一步的宣传计划。

_abc8023.marked.jpg

示范菜园都围上了绿色护栏。

添彩宜居新面貌

生活有了保障,下一步便是精神层面。谭家桥村村委将目光锁定到了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村容村貌治理、卫生评比,组建村级志愿者队伍,要求村民搞好门前屋后的卫生工作。

“以前这徐谭公路可没这么宽,这么平整,都是泥巴路。这几年加宽了,还铺上了柏油,装上了路灯,路边种了好多花哩。路好走多了,还这么好看,住着方便舒服多了。”谭家桥村村民感叹。

在一系列举措下,谭家桥村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一门式服务的推行,建立起了村级便民服务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村民实际问题,极大提升办事效率。

“未来我们还想建设规模化优质稻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编制好村镇建设发展规划,以农村道路硬化、绿化、亮化为载体,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对未来新生态之路的发展,秦安民充满了信心。

来源:红网

作者: 黄巧柔 刘慧婷 李健

编辑:刘志雄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1/09/15/1014368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