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满璀璨星星的大树——致廖起吾
作者│古 月
诵读者│付笑蝉
人不仅仅只为活着
生命似一棵树
一棵能开花结果
更能伸展如伞
成为遮阴庇佑的大树
年少时
维新思想是那蓬勃的新芽
留学时
同盟会是成长的土壤
用风一样的眼睛
看到了社会落后的根源
看到了封建帝制的腐败
于是,回国后宣扬进步思想
唤起民族意识
觉醒
作为你唯一的希望
你的儿子
是你引以为傲的叶片
叶脉里流淌着的热情
参加农民运动,组织“元宵诉苦灯会”
创办小学,号召学生抗日
走出校门,深入街头农村
从此
父子不仅仅是父子
更是亲密的战友
成为一棵开花散叶的树
在华北抗日救亡阵线上
以一生的奋斗和人生历程
以坚定的信念和时代的精神
让自己成为一棵挺直的树
在身经淬炼后
幽谧夜空中 挂满
璀璨星星
廖起吾(1883—1958)
又名廖若冰,益阳县(今益阳市资阳区)长春乡人。
年少时,廖起吾赴县城求学,接触维新思想。1904年, 入上海中国公学就读,1906年参加同盟会,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后回益阳。
在益阳,廖起吾竭力支持儿子廖剑凡(即高文华)的革命活动,并鼓励他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元宵节,高文华等领导农民以耍“诉苦灯”为名,在县城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时,廖起吾积极参与撰写传单、标语。“马日事变”后,他转移到湖北石首、公安一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他主办的“自强学校”成为中共地下组织的联络站,先后接纳高文华、郭福田、廖森林、廖益云、舒毓林、何圣、余璜等中共党员来此进行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廖起吾再次回湘,并于1938年由苏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委托,他又在家乡丰堆仑廖氏宗祠(今益阳市资阳区长春乡丰堆仑村)创办“作育学校”,作为培育人才、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坚强阵地。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该校建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支队,举办干训班,带领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经常组织师生开讲演会、时事座谈会,排演抗日节目,定期出墙报,走出校门,深入街头、农村,开展宣传活动。
“文夕大火”的那夜,廖起吾情绪激昂地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领土,烧毁了我们的房屋,屠杀了我们的人民。现在中国人也自己放起火来,残害自己的同胞,这跟日本侵略军有什么两样?谁是真正的抗日者,而谁又是民族的败类,不是很清楚了吗?”
新中国成立后,廖起吾任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顾问,1955年4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1958年病逝于长沙。
(古月:本名胡玉衡,女,《创世纪》杂志社长)
来源:益阳市政协
编辑:岳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