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玄子:一个人的暴风骤雨——致周立波|百位政协人诵读百首诗歌讴歌百位共产党员

一个人的暴风骤雨——致周立波

作者│李松璋

诵读者│刘玄子

茶子花满山遍野。稻穗谦和地举起丰满的秋天。

这是益阳的乡土,肥沃深厚,朴素的理想四季生长,洁白而清香。

一场暴风骤雨过去后,彩虹凌空,一个崭新的中国,在作家整洁的书页里,徐徐展开。

大地新生。风雨过后的沧桑巨变,被一位手握钢笔的人最先看到。他又披上蓑衣,再次走进电闪雷鸣。他的生命与写作,注定是在暴风骤雨的深夜。

他喜欢在读者的本子上这样写自己的名字:liberty。如果有人问,这是什么意思?他会微笑着回答:我的名字, 自由!

那是一个和茶子花一样质朴的寓言。他相信,寓言会成为现实。

他在书中创造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那个寓言的笔画和标点。他们在田垄上点燃火焰。他相信,他们是在点燃光阴。

资水河畔。清溪。秋天,晚风微凉。荷塘里的青蛙,为莲荷的隆重谢幕而唱,果园里的鸟儿,让山乡曾经和将来的巨变,成为永远的话题。

青瓦着露,竹林映辉。沙石小路上,悄悄返乡的作家, 腋下夹着又一部忧思深广的大书:土地之于农民,不应该只是一个象征。

如果还会有一场暴风骤雨无可避免,就请落在我的书里,落在这故居小小的庭院吧!

周立波(1908-1979)

原名周绍仪,又名周奉悟。赫山区谢林港镇清溪村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

1908年8月9日,周立波出生于益阳县(今益阳市赫山区)清溪村一个私塾家庭。1924年秋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在师长王季范、徐特立等影响教育下,思想追求进步。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周立波辍学回县在高小任教。1928 年春,考入江湾劳动大学经济系学习,开始参加革命互济会活动。1930年春,因散发传单被校方开除。不久返乡,开始从事文学写作和翻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到上海神州国光社当校对员。1932年,因参加工人罢工 运动被捕入狱。1934年7月被保释出狱,后在上海参加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 编辑左联秘密会刊,任中共左联党团成员,并任《时事新 报》副刊《每周文学》编辑。他积极从事左翼文艺运动, 翻译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秘密的中国》,译著近百万字。1937年,全面抗成爆发后,周立波赴华北抗日前线 八路军前方总部和晋察冀边区参加抗日战争工作,任战地记者。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参与地下党领导工作,并 参加编辑《抗战日报》。1939年5月,任《救亡日报》 编辑,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筹备委员。 同年12月到达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编译处处长兼文 学系教员,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执行委员、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任《解放日报》社副刊部副 部长,并主编文艺副刊,同年冬任八路军南下第一支队司令部秘书,随军南征。1945年,任中原军区《七七日报》

《中原日报》社副社长。1947年开始创作其最重要的作 品《暴风骤雨》,1948年调任东北文协《文学战线》主编, 1949年7月,被选为全国文联和全国文协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立波历任沈阳鲁迅艺术学 院研究室主任、政务院文化部编审处负责人、湖南省文联 主席兼中共党组书记等职,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 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连续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并兼《人民文学》编委和《湖南文学》主编。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参与编剧拍 摄的《解放了的中国》影片,先后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 《湘江之夜》获全国短篇小说一等奖。

周立波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主义乡土文学作家, 1955年至1965年,他回家乡创作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 和20多篇乡土短篇小说,开创了乡土文学的新主题、新风格,与同时期的著名作家赵树理享有“南周北赵”之 美誉。

1979年9月2 5日,周立波因病在北京逝世。

周立波集作家、学者、战士于一身,一生共创作了300多万字的著作,创作的作品思想深刻,为人民群众喜 闻乐见,他以真诚的笔调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进 步,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李松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益阳市政协

编辑:岳敬然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