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通讯员 周鹏 益阳报道
从桃江县城驱车出发,向西沿着032县道行驶20多分钟,便到了目的地浮邱山乡金盆村。刚到这里,便见到田间生长茂盛的艾草秧苗,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以及四处忙碌的当地村民,这一刻,俨然一幅美丽田园风景图画。
在村上的便民服务中心,一位皮肤黝黑、中等身材、面带笑容的中年汉子正耐心细致地接待办事群众。他就是今年桃江县委组织部派往该村的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卢正雄。
团结班子 让干事劲头鼓起来
“没有一支有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的村干部队伍,我们的各项工作就不可能出成效。”这是卢正雄从事多年驻村工作的经验之谈。2017年初,他刚进驻桃花江镇金花桥村,便发现村支“两委”班子内部有矛盾,互相不通气,这导致有些工作很难开展。
金花桥村召开主题党日活动。
面对这种情况,他没有被吓退,更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为了解清楚状况,他选择四处走访,征求党员群众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之后,他利用每月召开主题党日的有利契机,将全村149名党员特别是村干部团结起来,让他们在一起增进感情、相互理解、化解矛盾。
此外,通过换届选举,该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大换血”,5位60岁以上村干部自愿退出选举,新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岁,最小的仅32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人,有了这股“新鲜血液”,该村得以顺利步入发展“快车道”。
发展产业 让落后地区富起来
桃花江镇金花桥村是一个大村,有人口5300人,于2016年由原来的花桥村、金柳桥村合并而来,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231人,集体经济薄弱,是全县重点面上村。
金花桥村党员群众义务种植葛根。
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2017年他下决心从益阳湘葛种植基地引进“湘葛1号”,利用村里闲置的40多亩农田进行试种。期间,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他还组织党员干部义务劳作,并聘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获得丰收后,为打开农产品销路问题,获得更大收益,他决定对葛根进行精加工,磨成优质葛粉送往沿海地区进行销售,最终让每名贫困户都从中得到了分红。
浮邱山乡金盆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2809人,有稻田3000亩,农业结构十分单一,属于典型的农业村。为帮助该村找准产业扶贫精准路子,他驻村后利用5天时间走遍了全村各个角落,发现本地无集中连片旱地荒山,从前的成功经验很难复制。
浮邱山乡金盆村进行艾草种植。
后来,经过广泛征求干群意见建议,他因地制宜引入了艾草种植项目,以“公司+农户”的形式零散种植,截至目前已栽种50亩,根据市场行情推算,今年每亩年收入在1800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复苏”在望,80余户村民成功实现转型发展,如愿走上脱贫致富路。
真情帮扶 让困难群众笑起来
“你们又来干什么,我们家没什么要你们帮的。”还没等进门,卢正雄就被贫困户陈海清拒之门外。经过一番了解,原来由于陈海清本人患肺气肿干不了重活,妻子又高血压中风无劳动能力,加上常年外在打工的儿子一直未婚,所以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每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无论谁打招呼都没好脸色。
为帮助这家人走出困境,卢正雄多次上门找他谈心,并自掏腰包为他购买鸡苗,帮助推销土鸡蛋等农副产品。陈海清生病住院期间,卢正雄更是第一时间主动前往探望。“卢书记,你这样关心我,我要是还不努力就真的对不住你了。”在病床上的陈海清看到卢正雄等扶贫干部前来探望,握着他们的手激动地说道。
贫困户钟百科的女儿正在读初中,由于家庭因素影响,孩子情绪波动比较大,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下滑。卢正雄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走访,鼓励其好好学习。后来得知她喜欢绘画,于是买了专业书籍送给她,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培养兴趣爱好。2018年,本地的众心志愿服务队组织贫困儿童到广东省参加夏令营,卢正雄心想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于是给她报了名,并充当她的临时家长,通过微信群时刻关注着她的动态,让她切实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3年多来,他还通过县关工委帮其争取“扶残助学”资金达3000多元,2019年初,小女孩专门送给他一幅画“拜年”,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真的长大了。
“扶贫是一份责任,扶贫是一份担当,扶贫是一种情怀,驻村工作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如今,卢正雄这位扶贫战线的“老兵”,正与千千万万的驻村帮扶干部一道,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伟大且艰苦的战役,仍然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来源:红网
作者:周鹏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0/08/13/8118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