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频 | 赫山区沧水铺镇: “懒汉”脱贫路上添了精气神

e57bf692cee9ad81d4216fbe0b8c076.marked.jpg

张敏正在操控无人机撒药。

红网时刻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周煜民 益阳报道

6月19日下午,在赫山区沧水铺镇砂子岭村,田园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张敏正拿着手机在操控一架植保无人机,装药、起飞、喷洒……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令许多人难以想象的是,几年前的张敏曾被村民们认为是个游手好闲的“懒汉”。

说张敏是“懒汉”,并不很恰当,他其实是有苦衷的。2013年,身患牛皮癣的父亲出车祸后又被查出患有肺癌,医疗费前前后后花了60多万,家底被掏空,还负债20多万。

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负债的压力、贫穷的生活压得张敏透不过气来。没有技术、没有发展产业的路子,他逐渐心灰意冷,不事生产。懒散、自暴自弃、脑子不想事……这些不太好听的词语曾经一度就是贴在张敏身上的“标签”。2015年,张敏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期间,他享受到了镇村干部努力为他争取到的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

随着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推动和落实,张敏亲眼目睹了砂子岭村近年来发生的变化。村里的贫困户在政策指引和帮扶下,有的发展产业致富,有的贷款做点小生意,盖新房,挪穷窝,摆脱贫困,日子是越过越有起色。

03acb019c2472e6a99857c43cc4a743.marked.jpg

张敏在田间。

看到大家都热火朝天地走向致富路,张敏受到了些许刺激,他知道只靠政府“输血”不是长久之计,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说干就干,2015年初,张敏借了一些钱,入股赫山区田园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务工收入,还多了一份分红收入。

也是这一年,合作社负责人刘赞投资22万元,创建了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在向贫困群众传递国家有关惠农政策法规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通过“理论+现场”教学,使贫困户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深受农民欢迎。

正是得益于合作社开设的免费培训课程,头脑灵活的张敏掌握了多种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还作为无人机手参加了“赫山区武装部无人机侦察救援排”的飞控侦察班、救援班。“从那时起,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打算,在合作社好好干,攒钱供一双儿女上学,再也不做个‘废人’了。”

有了清晰目标的张敏肤色越来越深,精气神越来越好。他舍得吃苦,做事认真踏实。每到“双抢”时节,烈日如火,张敏总是早上5点多出去,晚上十一二点才回来,中午仅休息半个小时。农闲时,他还常常向人请教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知识,逐渐改变了原来“等靠要”思想和懒惰习惯,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信心更足了,干活也更有劲了。

人勤日子美,2016年年底,张敏一家还清了所有欠款,顺利脱了贫。2018年,张敏全款买了一辆14万的车子,一年后又按揭买了房子,他体会到了美好生活的滋味。村民们都说,如今的张敏完全变了个人,张敏自己也承认,“搭帮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来源:红网

作者:王 新凤 周煜民

编辑:王新凤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0/06/22/749100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