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赫山区沧水铺镇碧云峰村:一个省级贫困村的“蝶变”之路

img_3398.marked.jpg

碧云峰村村民在培土、锄草、施肥。

红网时刻通讯员 刘杰 周煜民 记者 王新凤 益阳报道

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碧云峰村曾是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6年,与贫困村青秀山、黄源塅合并后,碧云峰村有了一个新名头——省级贫困村。

脱贫根基在产业,难点在增收。自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碧云峰村七千多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誓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通过近2000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碧云峰村实现了农村经济总收入31.8万元,人均收入达18899元,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蝶变”为群众满意度高、幸福指数高的省级脱贫示范村。

农业+旅游跑出脱贫致富“高速度”

贫困户徐进光,父亲身体抱恙,母亲因病亡故,女儿还得了“癫疯病”,每月医药费花销就是大几千,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贫困户。2018年,徐进光两口子成了益阳现代农业嘉年华的工作人员,一个月7000多元的工资让这一家子甩掉了贫困户“帽子”。通过危房改造,徐进光住进了新房,生活完全大变样。

2017年,总投资2.5亿元的益阳现代农业嘉年华项目落户碧云峰村,以科技农业和农耕文化为亮点,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使当地近40户108名贫困户增收,给全村贫困户带来了福音。对贫困户来说,土地流转赚了租金,劳务输出赚了薪金,入股分红赚了股金,真正做到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

生态果园结出脱贫致富“开心果”

每年农历4月,青秀山的杨梅便红满了枝头。青秀山因山清水秀而得名,但交通闭塞,产业发展不起来,村民种地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刘范江是青秀山的能人,在外打拼的他看到村里经济发展不起来,大量的土地荒废,便有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微信图片_20200529172250_副本.marked.jpg

果园丰收,村民绽开了笑颜。

2009年,刘范江出资、当地贫困户出力,承包1000多亩地,搞起了“百果园”,种下杨梅、脐橙、枇杷、李子等十余种果树。现在,刘范江的“云峰百果园”果业生产基地进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17名贫困户因此脱贫。百果园的红火让周边村民开起了农家乐,间接带动50多名村民致富。

千亩茶园绽开脱贫致富“幸福叶”

“现在日子过得可幸福了,我工作8个小时就能赚160元,离家还近,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贫困户陈蒲伏今年78岁,外出务工也做不了重活,膝下无子的他生计便成了问题。2019年,碧云峰村引进碧云峰村有机茶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青秀山、黄源塅、碧云峰三个片区流转荒地5000亩,开垦种植黄金茶、白茶,欲建一个产业扶贫茶园开发基地。今年,合作社就召集了周边53个贫困劳动力除杂草、种茶树、浇肥水,两百多亩茶树苗已是昂首挺立,明年这里定是茶香四溢、绿意盎然的一片。

如今,走在碧云峰村的村头巷尾,村道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宽敞明亮的村民服务中心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如沐春风;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进一步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平整干净的水泥路面、整齐亮堂的房屋,正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丽、幸福的农村新景象。

扶贫路上人心齐,碧云峰村坚持的生态为先、绿色发展道路,让250户784名贫困户脱了贫,让7015名村民受了益,让这个原本大山深处的省级贫困村“蝶变”换新颜。

来源:红网

作者: 刘杰 周煜民 王新凤

编辑:刘志雄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0/06/01/730591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